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這種油人們天天吃 卻增加癌症、心臟病風險

文/蘇冠米

市售零食餅乾、麵包多含有棕櫚油。(Shutterstock)
市售零食餅乾、麵包多含有棕櫚油。(Shutterstock)
人氣: 92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你知道我們幾乎天天都在吃一種會增加癌症心臟病風險的油嗎?它就是普遍存在於加工食品中的棕櫚油。只要你吃的不是原型食物,就很可能吃到它。

棕櫚油加工食品中無所不在

由棕櫚果肉或棕櫚果仁萃取的棕櫚油,用途十分廣泛,主要用於加工食品。

人們對棕櫚油的依賴逐年上升,根據在線統計數據門戶Statista資料庫今年1月發布的統計數字,2021至今年的全球棕櫚油用量為73,866,000公噸,達歷年最高。美國也呈相似情況,2021年國內棕櫚油消費量為1602,000公噸,僅比去年少1000公噸。[1][2]

棕櫚油主要用於加工食品,消費量年年上升。(健康1+1/大紀元)
棕櫚油主要用於加工食品,消費量年年上升。(健康1+1/大紀元)

人們每天在吃的加工食品,幾乎都含有棕櫚油。例如:零食餅乾、麵包、蛋糕、披薩、早餐穀片、花生醬等各式抹醬、果乾、泡麵、油炸和油煎食物、巧克力、冰淇淋等。

棕櫚油究竟存在多少食品中?食品科學博士、營養師陳小薇表示,在加工食品裡,棕櫚油其實是無所不在,乳化劑、安定劑也都可能有棕櫚油。

因為棕櫚油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占總脂肪的40%~50%),所以它有較高的穩定性,可讓食物較好保存。也因飽和脂肪含量多,棕櫚油適合用於油炸食品,甚至可承受較多次的高溫油炸。當然,棕櫚油也比其它油脂更便宜。[3]

上述這些因素,是棕櫚油被大量運用在加工食品的原因。其實,連嬰幼兒奶粉也含有棕櫚油。製造奶粉時,一定要抽出動物性油脂,因為動物油有環境荷爾蒙、抗生素等污染物,所以嬰幼兒奶粉嚴格規定不能有動物性油脂。抽出動物性油脂後,再添加植物性油脂,如大豆沙拉油、橄欖油或棕櫚油。而棕櫚油可起到讓奶粉穩定的作用。

棕櫚油帶來二大健康威脅:癌症心臟病

然而,棕櫚油卻有二大隱憂: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1. 增加癌症風險、癌細胞轉移

● 棕櫚油精製過程產生的致癌物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中心接受科技部委託,採取市售食品280件進行研究,去年公布研究結果:棕櫚油含有最多的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植物油在精製過程中的產物,有致癌疑慮。

植物油需要經過高溫脫臭、脫色的步驟,過程中會產生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這二種物質被吃進體內後,會轉變成游離態的單氯丙二醇、縮水甘油。

棕櫚油經過高溫脫臭、脫色,易產生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Shutterstock)
棕櫚油經過高溫脫臭、脫色,易產生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Shutterstock)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縮水甘油列為二A類致癌物,屬於對人類極有可能致癌的物質,具有遺傳毒性和致癌性;單氯丙二醇是二B類致癌物,懷疑為人類致癌物。[4]

研究團隊列出6大類高風險食品:油脂類、嬰幼兒食品、全穀雜糧類(經過烘焙再製)、乾豆堅果類、糖果餅乾類及複合食品(漢堡、水餃、餡餅、泡麵及雞塊等)。

成功大學副校長、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指出,檢測發現,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這二種物質在油脂類含量最高。在油脂類裡,又以棕櫚油所含最多。第二名是糖果餅乾類,第三名為複合食品,後二者的成分也多含有棕櫚油。

同時,分析暴露量後發現,除了65歲以上的暴露量在可接受範圍內,其它族群不分男女、年齡層,統統都超標。李俊璋表示,特別是0~3歲最高,其次是3~6歲,最低的是65歲以上的婦女。

● 可能造成癌細胞轉移的棕櫚酸

棕櫚油的飽和脂肪,大部分以棕櫚酸的形式存在。棕櫚酸卻可能造成癌症轉移,而癌症的轉移或擴散,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2021年《自然》(Nature)發表一項研究表明,棕櫚油中的棕櫚酸可促進小鼠口腔癌和黑色素瘤皮膚癌的轉移。研究人員指出,其它油脂,如橄欖油和亞麻籽中的脂肪酸卻沒有表現出這樣的危害。[5]

● 油炸過程產生的自由基

用來油炸食物的油品一定要能耐高溫,如飽和脂肪較多的棕櫚油。事實上,市面上用來炸食物的油,也多使用棕櫚油。

陳小薇指出,若是使用不穩定的油脂,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自由基,穩定性較高的棕櫚油可承受較多次的油炸,只是仍會有自由基的產生。若吃進過多的自由基,身體受自由基攻擊,容易產生致癌風險。

另外,棕櫚油在反覆油炸過程中,又會產生單氯丙二醇脂、縮水甘油脂。

棕櫚油經多次油炸,仍會有自由基、單氯丙二醇脂、縮水甘油脂的產生。(吉爾/大紀元)

2.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飽和脂肪會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與動物脂肪相同,攝取棕櫚油的飽和脂肪會使壞膽固醇(LDL)顯著增加。[6]

另外,將棕櫚油反複加熱來烹調食品,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血管疾病。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分別餵食健康老鼠新鮮棕櫚油、加熱5次和10次的棕櫚油所製成的食物。結果發現,食用反複加熱棕櫚油的餵養組,血管表現出動脈粥樣硬化的變化。[7]

尤其是食用加熱10次棕櫚油的老鼠,主動脈內膜厚度顯著增加,有巨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還有一研究分析了1980—1997 年的國家級數據,發現棕櫚油消費量的增加,與發展中國家50 歲及以上人群較高的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有顯著關聯。而缺血性心臟病主要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8]

該研究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每人每增加一公斤棕櫚油的消費量,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每10萬人中增加 68 人。即使納入其它飽和脂肪來源,包括牛肉、豬肉、雞肉、椰子油、乳酪和黃油,也沒有顯著改變棕櫚油與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之間的較高關聯。

在棕櫚油加工食品包圍下 有2方法避險

在談及棕櫚油的文獻中,另有許多觀點支持食用棕櫚油,包括它含有維他命E、胡蘿蔔素、酚類物質等營養素,但這些研究出處多來自馬來西亞——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國之一。

對此,李俊璋表示,一個油品的好壞應該從各個層面來看。除了油脂本身,還有精製加工、烹調使用的過程。他說,針對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研究,是希望業者改變製程,減少致癌物的量,降低食用風險。同時,政府也應持續管制,協助業者改善。如果無法良好的改善,還是建議少購買標示含有棕櫚油的食品。

因棕櫚油在食品中十分普遍,陳小薇分享2個避險的簡單方法:

1. 購買時先看營養標示上的成分。若是食品包裝上標有「雨林友善」,通常不含有棕櫚油。另外,有機商店比較可能有標示無添加棕櫚油的食品。

2. 少吃加工食品,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特別是多攝取蔬果。蔬果的纖維和抗氧化營養素,對身體有保護作用,可減少壞膽固醇、自由基的危害。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無處不在的「棕櫚油」 催胖還可能減壽

· 動脈硬化會中風、影響視力 這樣吃護血管

· 降低壞膽固醇的自然方法!逆轉心臟病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