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倫多兩鄰居聯手 共建三套後巷屋

多倫多市允許房主在後院建後巷屋。圖為後巷屋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氣: 1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11月22日】(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報導)為加快城市密集開發,多倫多市府2018年首次通過後巷屋條例,後來又陸續通過花園房和多拼屋條例。截至今年8月中旬,過去5年內,全市共新增140套後巷屋。

兩鄰居一拍即合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多市居民愛默森(George Emerson)與鄰居布羅恩(Jon Braun)作為鄰居,在自家後院共建了各自的後巷屋:一邊是兩套3臥1,500平方呎的2層單元,另一邊是1,100平方呎的2臥2層單元,3套單元臥室都在一樓,廚房和客廳區在二樓,目的是起居空間能更好地收納窗外的公園景觀。

愛默森當年看中East End-Danforth小區一幢百年老半獨立屋,想建套後巷屋,但因地基太靠近兩家地皮邊界,消防通道無法解決,需徵求鄰居借用鄰居後院作消防通道。後來轉念又一想,乾脆提議和鄰居共建後巷屋,豈不兩全其美?

就這樣,愛默森和布羅恩聯手,在自家後院共建了3個後巷屋單元。合作成功後,兩人向小區內的其他鄰居遊說,看鄰居們是否能像他們一樣合作,將一條街建一溜排的後巷屋,但收效甚微。

鄰居們面臨的阻力包括:資金、時間和耐心,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建築成本太高,後巷屋即使建成,也無法按可負擔住房作價。此外,地皮上的水管設施也需升級,僅這一項要求,耗時也遠超預期。

後巷屋不是可負擔住房

愛默森和布羅恩兩家的3套單元共建在一個長方形建築內,為保持長期和諧友鄰關係,兩家各自的單元之間設了柵欄。兩人未互相打探各自建房成本,但估計預測差不多,每平方呎單價500元左右(不包括建築師設計費等軟性成本,此外各自的裝飾材料有微小差異)。

兩人認為,就像城市規劃師們設想的,後巷屋的建成,使得過去黑乎乎的後巷成了晚上能安全散步的生活區域,但是否能提供更多可負擔住房,則不好說。

當年市議會通過後巷屋條例,目的是為不同收入人群提供不同形式的可負擔租賃住房。市府最新報告認為,私人住房出租租金通常更便宜,但後巷屋租房市場要價目前還不清楚。

為鼓勵業主們開發後巷屋,只要業主同意將租金保持在市場平均租金水平,市府就提供5萬元的可免除貸款,但截至目前僅11位業主接受市府這一條件,愛默森和布羅恩不在其中,原因是考慮到利息和施工等成本,接受市府條件非常不划算。

目前愛默森的2套3臥單元,月租要價每套5,400元,布羅恩的要價4,600元。兩人認為,建可負擔住房,是政府的責任,不能靠私人租房市場,就像1980年代之前一樣,政府在這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但兩人都認為,自家的後巷屋,的確為小區提供更多住房選擇,而不是像以前讓後院相當於8個車位的空間白白空置多年,使更多家庭能夠充分享受利用小區附近的城市設施:公園、網球場、無繩遛狗公園、公交地鐵和GO火車等。◇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