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不再規模性公開司法裁判文書 遭炮轟

人氣 959

【大紀元2023年1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報導)近日,一份「裁判文書庫通知」顯示,中共最高法院擬於2024年1月上線運行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司法裁判文書不再規模性地公開。民眾炮轟司法進一步倒退。

近日,一份《關於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的通知》在網上流傳,下發時間為2023年11月21日。該通知明確了裁判文書庫應用範圍,支持全國法院幹警在四級法院專網查詢檢索裁判文書。

據「財經E法」12月12日報導,已有兩地不同層級法官確認,最近接收到了該通知,並與網傳版本一致。其中,一位基層法院法官透露,目前「在校正內網文書」。

多位不同省份的高級法院人士表示,最高法院也在同步籌建「人民法院案例庫」,供各級法院、法官使用,並「適時、以適當方式」對外公開,供社會公眾使用,各級法院都被要求篩選參考案例。

該通知引發質疑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是否轉向?中共治下的司法制度進一步倒退。

12月12日,清華大學刑法學教授勞東燕發博文說,司法裁判文書不再規模性地公開,對法學研究與教育的影響可能還在其次,關鍵在於,裁判文書公開承載著法治的目標。

司法本身屬於裁斷性的權力,除特殊情形外(比如涉及未成年人,涉及國家祕密等),對案件事實、裁判結果及相應理由加以公開,原是司法的必有之意。

她寫道:「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個案的處理,向公眾傳達法規範作為行為規範的一般信息,從而避免類似的糾紛反覆出現並不斷湧入司法系統。換言之,通過法律的社會治理,只有通過法條與相應裁判的公開,才能有效地實現。」

勞東燕表示,同事何海波教授把裁判文書公開的意義概括為五個方面:第一,促進司法公正。司法裁判是「良心活」,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第二,提升司法公信。讓人民看到,絕大多數判決是經得起檢驗的。第三,明晰法律規則。判例是法律的最好說明、行動的最好預測。第四,促進社會信用。法院裁判能夠提供市場交易所需要的信息。第五,輔助領導決策。科學決策有賴於良好的「數目字管理」。

此事引發民眾強烈關注。

頭條文章作者「張凱律師在辯護」跟帖說:「『誰關停裁判文書網,誰就是歷史的罪人』,王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老師如此感慨。」

「卸馬丟槍」說:「公元前536年,鄭國子產鑄刑書公布成文法,從此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祕密法。如今裁判文書從在合理範圍內公開轉為只能內部查詢,這本質上是將『法』再次變回為不公示於眾的祕密法,公眾失去的絕不僅僅是監督法的執行的權利。敢走這種回頭路,這到底出於什麼原因?」

高校教師、微博大V「行政法李佳」說:「太多的也不想說了。如果屬實,我以後主觀題寫預測案例,都不好找素材。」

「i-漫長當下Mahsing」嘲諷:「未來20年內影響最大的法治事件!這是個轉折!這盛世如你所願!!!」

「英雄的101種樣子」說:「這些年文化輿論司法政治環境一直在倒退,怨誰呢?我心裡有答案,但不能說。」

「justinteresting一號」說:「不能理解不能認同,我們還要退到哪裡去?」

「遇見梓秋」說:「那個人帶著傲慢的口氣說:法律是我定的 規則也是 我想讓你看到的 是我篩選過的 你除了接受 別無他法。」

「無暱稱有大名」說:「為自己為下一代的處境感到擔憂和迷茫。」

責任編輯:任子君#

相關新聞
中國新修訂律師法被轟司法倒退
中國芯片業不斷出現爛尾 德淮半導體被拍賣
【財商天下】金稅四期布「天網」 「共同富裕」無處逃
中共將開通裁判文書庫僅限法院使用 引非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