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軍事】殲-20缺席台海 露出中共破綻

【大紀元2023年02月23日訊】今日社會,武器和軍隊作用,被賦予比殺戮更深的意義。強大的軍力,往往用作威懾,維持世界和平,及人類安全。戰爭,雖然變得隱蔽,但從未停止。【時事軍事】帶您到最前面,看清正邪之爭的細節和真相。

中美關係的任何波動都會在台灣引起震盪。台海局勢正在形成新的常態,這些新常態除了表現在對台灣防空識別區騷擾頻次和規模的增加外,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情況被美國前駐華助理空軍武官在他參與的研究中透露出來。

先從美台關係的最新情況說起。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2月21日在臺北總統府會見了美國眾議院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成員羅·卡納(Ro Khanna)及其率領的美國兩黨代表團。蔡英文說,台灣正在加強與美國的軍事關係,並將與美國和其它友好國家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以應對威權擴張主義。

就在幾天前,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邁克爾·蔡斯(Michael Chase)抵達台灣,如果消息屬實,他將是2019年以來五角大樓訪問台灣的最高官員。這次未公開的訪問表明,有關美台軍事關係進一步密切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儘管外界還不知道蔡斯此行的具體內容,但五角大廈發言人表示,對台灣的支持和與台灣的防務關係,仍然與中共當前對台灣的威脅息息相關。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其2023年《軍事平衡報告》中說,自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去年9月訪問臺北以來,中共對台灣的空中和海上防禦系統進行了不斷擴大的連續的演習和虛張聲勢的攻擊,這已經形成台海局勢的一種新常態。

中共跨越台灣海峽中線的空中和海上行動不斷增加,並說「不存在中線」。中共軍機從2020年9月開始增加對台灣防空識別區的騷擾。從2021到2023年,騷擾次數從972架次躍升到3119架次,增加了三倍多。到目前為止,中共進入非軍事區的灰色地帶行動,除了與政治敏感事態發展對應之外,其主要任務還包括情報收集、跟蹤外國海軍艦隊、消耗台灣的軍事資源和測試部隊反應時間。同時,觀察美國對威脅的反應。

其實,美國人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美國的情報偵察機,經常或定期出現在台海地區收集中共情報,特別是在中共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或對台灣防空識別區進行騷擾時,美軍的偵察活動就更加頻繁。在有關台海局勢的研究報告中,我們隱約看到了一些美軍情報工作的成果。

我們從《勇士》雜誌了解到,美國前駐華助理空軍武官肯尼斯·艾倫(Kenneth Allen)在著名出版集團泰勒-法蘭西斯(Taylor & Francis)旗下勞特利奇(Routledge)尚未出版的2023年《戰略研究》雜誌上撰文,談到中共灰色地帶行動的目的時,對台海局勢做出了一些分析。他認為,中共的首要目標是對台灣及其國際夥伴施加軍事壓力,並使這些騷擾行動被控制在爆發真正軍事衝突的門檻之下。

然而,他們的研究還指出了與五角大樓密切相關的幾個不太為人所知的關鍵發現,包括始終沒有出現大型混編部隊的聯合演習,在歷次違反防空識別區的空中行動中都沒有殲-20的身影,但中共的潛艇、戰鬥機和水面艦艇之間,似乎在嘗試進行多域聯網的信息溝通。

研究人員編制了一份中共擾台所有飛行任務的詳細清單,確定了幾年以來的飛機類型和架次。他們的發現之一是,在所有對台灣防空識別區的騷擾飛行中都沒有殲-20。當然,有人可以理解為,美國和台灣的探測和監視手段無法發現隱身的殲-20。但是,如果這種說法成立,就意味著殲-20似乎只是在台灣防空識別區隱身。但是,在台灣海峽的狹小區域內,要想不被美台高密度監視設備的「聚光燈」近距離發現,除了具備完全的雷達隱身以外,還得具備紅外和可見光隱身,因此,在「天方夜譚」和「美軍研究」之間,只好選擇相信後者。

參與研究的艾倫說,實際上,沒有一架殲-20在可能被近距離看到的地區附近降落過。他認為,不讓殲-20在台灣防空識別區飛行,也許是為了防止它被台灣的防空部隊、偵察機或戰鬥機在近距離觀測,或避免被美台高密度的情報監視、偵察設備獲取數據。

實際上,殲-20也很少飛入東海或南海。由於殲-20只能從陸地機場起飛,如果沒有隱身的大型加油機伴隨,受航程限制,其作戰半徑的覆蓋範圍很可能是原因之一。即使跨越台灣海峽的距離只有100英里,但是對從內陸機場起飛的殲-20來說,作戰半徑仍然是一個問題。

艾倫認為,殲-20的缺席可能與它的任務範圍有關,因為它不一定是為類似F-22的空中優勢任務而建造的,這一點可以從其明顯推力不足的發動機、鴨式氣動布局和拉長的笨重機身推斷,它在空戰中的機動性非常值得懷疑。殲-20也不曾在中共針對台灣的所謂多軍種聯合演習中出現,這使其是否具備聯合作戰能力也劃上了問號。這些情況表明,中共可能並不打算讓殲-20發揮主要作用。這些猜測是否成立,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殲-20的航程、傳感器保真度、機載計算機處理速度和其它不確定因素。

在追蹤中共軍機飛行頻次和組成過程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與網絡有關的情況,其中一架殲-16向反潛機和水面艦艇發送了目標識別數據。

在一些類似對海攻擊訓練中,反潛機識別敵方海軍艦艇,並將信息轉達給殲-16或殲轟-7等對海攻擊機。僅2021年就有41次Y-8反潛機與攻擊機並肩飛行的情況。雖然殲-16有可能在未來以殲-16H變體的形式加入中共海軍,但目前所有的殲-16都是空軍型,要想攻擊海上目標就需要進行海、空軍各部門的聯合訓練。但是,這些演習的規模普遍都非常有限、單調,很難說是否能形成聯合作戰能力。

多年來,美國也一直在進行太平洋戰區多域特遣部隊的訓練,其中包括地面、水面、水下和空中部隊的同步綜合操作,和以數據為導向的聯合戰爭準備。中共竊取美國軍事技術的努力相當透明且有據可查,並在國會和五角大樓的許多報告中公佈。但是,可能不太為人所知的是,中共也試圖複製五角大樓的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JADC2)的作戰方式。這涉及到中共軍隊是否能夠實現安全、多領域目標共用的關鍵能力。

美國軍方通過多種努力和演示,在全域作戰領域取得了突破,證明有人和無人飛機,確實能夠利用安全的傳輸層技術、確保互通性的先進技術介面和人工智慧支援的數據處理,向地面和水面裝備發送實時目標信息。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涉及陸軍的「聚合項目」、海軍的「超配項目」和空軍的「先進作戰管理系統」,以及這些系統之間不斷加強的高度融合。這些努力顯示,可以將一組戰區節點,如大型武器平台、無人系統、各種指揮與控制節點聯成網絡,並實現全新的操作概念。

研究人員發現,中共的訓練演習也開始注重聯合控制,特別是利用聯網獲取和傳輸飛機和船隻等目標數據。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值得關注的信號。

然而,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中共複製美國在多軍種聯合網絡領域的理論,而在於其安全和傳輸層整合的水準。具體來說,美國各軍種已經在實現安全、傳輸層互通性的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這意味著,視頻數據傳輸、特定的數據鏈路和不同的頻率,在其它不相容的傳輸層技術之間共用資訊。這涉及到對大量系統數據的智慧分析、識別和傳輸,並使武器平臺得到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綜合數據。說的容易,實際從技術上是很難做到的,美國軍方花了若干年的時間,研究、實驗和創新才得以實現。

現在有了AI-enabled系統、網關、介面和突破性的網絡技術,美軍正在迅速展示突破性的聯合網絡能力。這極大地縮短了從傳感器到射手的時間、提高了作戰效率、攻擊的可能性和全新高速戰術,並產生了聯合武器機動的新概念。

實際的問題是,中共的這種「聯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殲-16能否真正發送加密的射頻信號,並在戰鬥機、偵察機、水面艦艇和潛艇之間實現安全實時的數據鏈接?來自艦載雷達的火控數據能否與來自戰鬥機的空中監視資訊相結合,並將資訊發送給雷達視距之外的潛艇,以攻擊敵人水上目標?中共軍隊能夠在多短的時間內實現從傳感器到射手的信息傳輸?中共與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差距,可能就是這些問題的答案。

研究中發現的一個潛在跡像是,中共對非軍事區的侵犯很少(如果有的話)涉及到大範圍行動的更多節點。儘管發生過一次由多個中隊組成的34架殲-16的聯合行動,但多數情況下,中共空軍的編隊都很小,表明可能無法在整個戰區實現多點、跨域聯網。

總的說,中共日益增長的空中威脅的真正性質並不確定,它可能取決於殲-20的實際空戰能力、傳感器和武器,以及中共多域網絡能力的真實情況。但是,有一點非常清楚,中共軍隊正深深地沉浸在複製、追隨或尋求超越美國技術和戰術的苦苦掙扎中。

撰文:夏洛山(《大紀元時報》記者,曾經歷過十幾年的軍隊生活,主要從事軍隊的教學和一些技術管理工作)
製作:時事軍事製作組
關注《時事軍事-夏洛山》: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pro4fi585ppZp9ySKkwd0W19f0c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軍事熱點】瓦格納曝俄家醜 俄軍陣亡創紀錄
【時事軍事】俄烏大戰在即 遠程武器成焦點
【時事軍事】烏克蘭戰爭與美國的根本利益
【軍事熱點】英國將率先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武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