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IPO第一跌至第十 外資退出掀金融裁員潮

人氣 472

【大紀元2024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香港特約記者高明輝)金融業為香港四大行業之一,2019年更是全球集資額排名第一。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德勤日前公佈,今年首季港交所(388.hk)集資額僅47億港元,跌至全球排第十。

香港的另一經濟支柱航運業的吞吐量也同樣從全球排名第一跌至第十,但是金融業萎縮更快。據官方數據,2023年金融業佔香港GDP已跌穿至不足兩成;外資撤出;中資企業不再以香港上市為優選之地;金融從業員及證監持牌人數亦相繼下跌。

籌資額全年恐不足200億元

德勤指出,今年首季新股集資額,香港全球排第十名,集資額僅47億港元,上市宗數僅12單。推算之下,若今年餘下三季數字相若,全年集資額恐怕不足200億港元。港交所(388)行政總裁陳翊庭4月初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指出,今年首季港交所收到65個新上市申請,按年增逾三成。相信有滯後情況,因公司要見到市況好轉,才有意申請上市。不過,知情人士稱,別看現時上市申請多,能成功推進項目的很少。或者估計與投資者認購的價格差太多,很多都上不了市。

外資撤出新股承銷活動

綜合中國大陸媒體報道指,首季12宗新股上市中,中資券商佔較多,外資僅有摩根大通擔任新股上市保薦人,而外資接連退出新股承銷活動,包括高盛去年退出第四範式﹑科笛集團及藥師幫的整體協調人等。

香港2019年至2021年的金融業一度紅火。由於美中關係緊張,導致貿易戰伸延至金融業。2020年底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的審計標凖,否則退市,不再容許中國企業以國安為由將審計底稿等檔案存放在境內。隨之而來便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流港交所上市,一度令香港新股活動頻繁。

2019年有阿里巴巴(9988)來港雙重上市,集資額達1012億港元,為歷來第三大集資額,當年港股集資額亦為全球第一;2020年亦有京東(9618)、網易(9999)、百勝中國(9987)等;2021年有百度 (9888)、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 – SW (9626)、小鵬汽車(9868)等,一時之間香港上市受惠美國國策。

不過,隨著時間過去,中資企業亦已適應美國的監管,回流潮放緩。據外媒調查指出2022年以來,有16家在美國上市的中企已將內地審計師變更為美國及新加坡,接受中國或香港審計的企業由22家減至8家,新加坡成主要受益者。此外,阿里巴巴去年亦取消原定以香港為主要雙重上市地的計劃,保留美股的主要地位,旗下菜鳥物流今年亦取消香港上市;有傳時尚電商SHEIN選擇倫敦上市;一直傳聞今年來港上市的小紅書,去年底亦回覆媒體指暫無上市計劃。

2022年中概股回流潮不復再,新股集資額不足一千億港元,最大集資額的上市公司僅為中國旅遊(1880)集資額僅達183.9億港元;2023年最大集資額的上市公司珍酒李渡(6979)更只得53.1億港元,全年新股集資額僅416億港元。

大陸證券時報網在2023年10月採訪的一名香港本地券商表示,全球協調人需要負責找基石投資者、錨定投資人,但港股市場疲軟且流動性不足,因此一旦外資承銷商找不到足夠認購的投資人,只能選擇退出。外資行退出,反映其背後客戶對港股新股興趣缺缺。

金融佔GDP比例下降 從業員逐年減少

香港統計處3月19日公佈的經濟產值(GDP)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季,金融及保險業下跌0.5%,2023年全年合計,該行業下跌1.7%。統計處尚未公佈2023年金融業的GDP佔比,然而,該處已公佈2023年香港GDP修訂數字為2.85兆港元,而金融及保險業產值全年初步數字則為5588.73億港元,換算佔本地GDP跌至19.6%,料為自2019年以來首次跌穿兩成水平。2022年的金融從業員亦較2021年下跌2.81%至26.97萬名。證監會資料亦顯示,2023年總持牌從業員人數為48091人,較前一年下跌587人。各項數字均顯示香港金融業正在萎縮。

(大紀元製圖)

然而,幾年前中概股熱潮,加上當時有關香港缺乏上市人才及月入十萬元的報道,甚至有中國大陸的社交媒體撰寫來港考牌最終成為RO(負責人員)的攻略(成為負責人員需有三年相關經驗等條件),引來更多新人入行。證監會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3年「6號牌」代表大幅增長23%,「6號牌」持牌法團及負責人員(RO)數字變化不大(見表)。

(大紀元製圖)

不過,上市集資額及宗數持續下跌,每年每個持牌法團可分到的上市宗數由2019年的0.33宗降至0.23宗,基層人員人數卻逆市上升,未來裁員的壓力更大。若「6號牌」代表規模回到2019年水平,至少亦要裁員過千人,何況2019年的集資額達2573億港元,恐怕收縮程度更高。證監條例規定,一個持牌法團最少聘請兩名負責人員(RO),現時持牌法團為302間計,僅為維持牌照規定,便需要604名RO,現時總RO人數1223名,若生意額持續下跌,就連較穩定的RO亦有裁員壓力。

BBC報導引述一名任職投資銀行的謝先生表示,「現在香港通街都是沒工作的banker」。過去一年,有關銀行裁員的新聞不絕於耳(詳見事件簿)。彭博報道,瑞銀在其亞洲私人銀行部門裁員約70人,包括客戶關係經理,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其他銀行包括高盛、大摩、摩通、滙豐等,裁員均主要集中在香港及中國業務員工,甚至連董事總經理級別亦面臨裁員,等同關閉部份業務。香港股市疲弱,在港上市已非中資大企業優選,欠缺生意,外資亦撤離。香港航運業由第一跌至第十用了二十年,但金融業僅四年便跌至第十,行業急速倒退,機構及就業人數同步萎縮,結業及裁員潮只是開端。@◇

(大紀元製圖)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外資與中企赴港同步煞停 港金融內捲或惡化
收到中共政府指示 先正達撤回90億美元IPO申請
中港首季IPO排名大跌 香港僅籌47億全球第十
香港轉口港地位被移除 四大產業同告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