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外交政策負責人談美中歐關係

人氣 264

【大紀元2024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皓月編譯報導)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約瑟夫‧博雷爾(Josep Borrell)週二(5月14日)在會見了科技和人工智能巨頭英偉達公司(Nvidia)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勳之後,於英偉達公司總部接受了《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的採訪,主要談論了科技監管、歐盟、美國和中共的關係等問題。

博雷爾表示不打算參加下個月即將舉行的歐盟大選,屆時他將卸任。

「中共一直試圖在歐盟內部製造分裂」

博雷爾認為此次中共黨魁習近平訪問歐洲目的不單純,他說,「中國(中共)一直試圖在歐盟內部製造分裂,試圖拉近與歐盟東部的距離。」

正如外界分析的那樣,習近平的歐洲之行使歐中的緊張關係加劇。

博雷爾指出,匈牙利和歐盟候選國塞爾維亞為了吸引中國投資,與中共建立了比其它國家更緊密的關係。但是在法國,雖然習近平也受到了很好的接待,但「每個人都知道在電動汽車生產競爭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博雷爾表示,「在談到中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時,我們談論的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一個是產能過剩,另一個是中國經濟的內部失衡。真正的問題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失衡,這使得內部需求相對於生產能力而言很弱,過剩的產能必須被轉移或出口。」

他認為,「中國(中共)正在做的是向世界其它國家輸出其內部失衡。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加徵關稅。」

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進口新能源等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包括電動車、電池、芯片和醫療產品等7類產品,博雷利表示如果歐盟不追隨美國徵收高關稅,那麼這些中國電動汽車會流向歐洲。

目前,歐盟如何應對美國大幅提高關稅後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已經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廉價的太陽能電池板和煤炭充斥全球市場,削弱了其它國家的清潔能源製造業。博雷爾重申了歐盟的立場,「在太陽能電池板方面,他們毀掉了我們的生產能力——我們在歐洲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有80%來自中國。現在,作為歐洲工業能力核心部分之一的汽車業也受到了同樣的威脅」。

另外,博雷爾強調歐盟對科技行業的監管非常重要,他認為歐盟此前「缺乏對技術發展趨勢的了解」,導致過去「過於專注經濟部門和技術部門,而沒有看到從電動汽車到人工智能等新事物的到來」。

近幾年,歐盟先後頒布了《數字服務法案》(Digital Service Act)、《數字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和《歐盟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等多項針對科技領域規範和監管的法案。

對抗中共威脅 布魯塞爾和華盛頓是同盟

博雷爾表示,在對抗中共威脅方面,歐洲與美國是「同盟」,但是雙方「有著不同的利益」。

他說,「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互相對抗,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顯然有著不同的利益」,「我們(與華盛頓)擁有相同的經濟和政治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所有事情上都百分百一致,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利益」。

博雷爾呼籲美國政府,在制定針對中共的技術和貿易的政策上,應該與歐盟協調一致的行動,他指出歐盟成立貿易與技術委員會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他認為在美中歐「這個三角關係中,副作用是重要的,我不認為歐洲人應該成為美中對抗中的犧牲品或妥協的一方。至少,這是我們應該努力避免的」。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中共在俄歐間走鋼絲?專家:習自毀「長城」
美對中國電動車加稅 促歐中貿易摩擦升溫
白宮:未看到中俄聯合聲明有何新內容
美國務院:美歐和俄之間 中共不可兩頭漁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