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麥肯錫為中共獻策 應禁其獲得聯邦合同

人氣 1317

【大紀元2024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皓月編譯報導)週二(5月21日),兩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和喬什‧霍利(Josh Hawley)指責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在與中共政府的關係問題上撒謊。

盧比奧在週三(5月22日)的一份聲明中指出,該公司領導的智庫「城市中國計劃」(Urban China Initiative,UCI)編寫了一份長達300頁的報告,該報告詳細介紹了如何為中共政府的技術政策提供建議,包括如何加強中共軍隊和削弱西方工業公司。信中質疑,麥肯錫在中國的諮詢業務是否與該公司為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服務相衝突。

參議員們在週二寫給麥肯錫公司高管鮑勃‧斯特恩費爾斯(Bob Sternfels)的公開信中披露,該報告為中共的「中國製造2025」工業戰略和(2016—2020年)「十三五規劃」出謀劃策。

公開信警告麥肯錫公司,在承認與中共合作並斷絕一切關係之前,兩位參議員將努力確保麥肯錫不會再獲得任何聯邦合同。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2月的報導披露,麥肯錫公司領導的智庫「城市中國計劃」在2015年撰寫了一份題為「世界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的趨勢與影響」(The Trend and Impact of Worl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的報告,報告中提出了數十條建議,以提高中共政府的軍事和工業能力。其中建議,中共深化企業與軍方之間的合作,不讓外國公司涉足敏感領域。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儘管「城市中國計劃」智庫是一個哥倫比亞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參與的聯合體,但它是由麥肯錫公司發起和運作的。

麥肯錫公司在今年2月發表的一份聲明中對英國《金融時報》的相關報導做出了回應稱,「報導中描述的十年前的報告不是麥肯錫撰寫的,也不是麥肯錫的作品。」

麥肯錫在聲明中澄清說,「中共政府不是麥肯錫的客戶,也從未成為麥肯錫的客戶」,並稱「城市中國計劃」不是該公司的智庫,也不代表該公司展開工作。

到截稿前,麥肯錫公司沒有回應大紀元的置評請求。

盧比奧和霍利表示,麥肯錫聲稱,「城市中國計劃」不是麥肯錫,也沒有代表麥肯錫開展工作,這是一種迴避。麥肯錫是該智庫的創始者之一;該智庫與麥肯錫北京辦公室的地址相同;智庫的網站是在麥肯錫擁有的域名上託管的;該網站將媒體咨詢指向麥肯錫北京辦事處。

近年來,中共將中國科技公司納入其國防工業生態系統的戰略已成為華盛頓關注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參議員們指責,麥肯錫公司與美國聯邦政府(包括國家安全機構)簽有大量合同,質疑該公司在中國的諮詢業務是否與其為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服務相衝突。

參議員們在公開信中寫道,「雖然報告是以管理咨詢的嚴謹語言撰寫的,但歸根結底,它是在試圖幫助中共在尖端領域主導美國和其它國家。」

參議員們列舉了這些高科技領域,包括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機器人技術、3D打印、先進材料、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能、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no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註:使用傳統方法以外的技術來生產或提取的石油和天然氣)、電動汽車、能源存儲、可再生能源和人類基因組技術,並指出這些技術「將對未來戰爭和國防工業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參議員們還在信中披露了麥肯錫公司與中共密切合作的其它證據,包括麥肯錫曾代表中共的國有企業開展工作,這些企業是中共政府的工業部門及其海外貿易代表。

公開信透露,2020年9月的一份法庭文件中披露了麥肯錫與中共政府的商業關係。據麥肯錫公司在中國運營的一個網站上的宣傳信息顯示,麥肯錫「為二十多個不同的中央、省、市政府機構提供過服務,涉及經濟規劃、城市重建和社會領域的廣泛問題」,該網站已從互聯網上刪除。

參議員們寫道,麥肯錫的中國事務一把手羅拉‧沃策爾(Lola Woetzel)——當時的名字是「喬納森」(Jonathan)——為報告撰寫了前言。沃策爾親手將該報告的副本交給了時任中共總理、2023年猝逝的李克強。

關於麥肯錫公司與中共政府更廣泛合作的揭露,已經促使美國國會推動立法,禁止將聯邦合同授予那些與美國對手合作的公司。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回應制裁 加拉格爾:中共永遠是偏執政權
周曉輝:美國出招助力友邦 應對中共滲透脅迫
美前官員:ICC為何未通緝中共黨魁等大獨裁者
楊寧:中共制裁美國前鷹派議員 再透色厲內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