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參謀總長赴立院備詢 李喜明:對國家非好事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參謀總長梅家樹26日、27日將赴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5日表達反對立法,他說,自「國防二法」實施以來,軍政軍令已經一元化,國防部長代表接受質詢就夠了,若讓立委對參謀總長指手畫腳,會影響軍隊作戰系統指揮的權威性,對國家不會是好事。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TSE)25日舉辦「2024中華民國國防評估報告」發布記者會,基金會董事長暨前立委黃煌雄、中心執行長暨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前國防部參事劉立倫等人都出席活動。

李喜明表示,當年軍政軍令二元化,總長赴立院報告有時代意義。但在「國防二法」(《國防法》及《國防部組織法》)實施後,軍政軍令一元化,由國防部長代表接受國會監督就夠了,讓立委對參謀總長的工作指手畫腳,將影響軍隊作戰系統指揮的權威,對國家不是好事。

李喜明說,國防部長如果對業務不熟悉的話,就應該要去熟悉,部長不應管到軍事作戰,該如何領軍作戰應充分授權給參謀總長和軍事將領。參謀總長職務特殊,戰時是實際負責統籌指揮者,應該讓其專注於領導能打仗、能打勝仗。參謀總長去備詢,以後可能還會無限上綱,把各司令和軍團指揮官也找去備詢,這對部隊運作會有負面影響。

黃煌雄也說,1998年唐飛以參謀總長身分首度到立法院報告,曾經引起政壇轟動,時代背景不一樣,當時實權在參謀總長,國會努力讓參謀總長現身接受質詢。隨著國防二法實施,明定參謀總長的職權,國防部長本身就具有完全的代表。

談到當前的國防政策走向,黃煌雄說,1990年代以來,國軍一直在進行組織瘦身,但隨著海軍岸置飛彈大隊等兵力的擴編,以及提升後備戰力,都從根本上逐漸改變先前的趨勢,出現了包括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的情況,預期幾年之間,國軍的總員額就可能回復到「精進案」的水平。

黃煌雄說,他在擔任監察委員12年期間,和歷任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都有深度的訪談與對話,幾乎每位主事者都諮詢過,這些主事者都是在法定的機制與流程下,完成其軍事生涯旅程上重要而艱難的決策,而在決策過程上,幾乎完全不受外力的介入與干擾。

黃煌雄直言,當前的三個新趨勢,特別是一年期義務役的實施,在決策過程上,卻充滿外力的投影,包括外國政府、外國國會議員與智庫學者,以及各種媒體、退休將領都想影響台灣國防決策。蔡政府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管道最多元、聲量也最大階段,此一風氣影響所及,必將成為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劉立倫則解釋,現有國軍預算員額,不足以容納1年制5萬多名義務役員額,如果不縮減志願役的員額,勢必導致國軍原有21.5萬的總員額擴增。

劉立倫認為,2023年維持經費為新台幣1‚786億元,2029年以後可能要額外增加168億元的人員維持經費,再加上國防部承諾的訓練項目,若屆時國防預算規模無法擴增,將排擠到軍事投資經費,陷入軍事投資與特別預算糾結的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