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捷克新總統難產探微

標籤:

【大紀元1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林琳台北特稿)捷克上下議院共同選舉第三屆總統,本月初以來前後進行了三個回合的投票,卻依然難產。看來,一九九三年和斯洛伐克分立門戶的捷克,在﹁文學家總統﹂哈維兩任屆滿之後,要選一位適合的繼任人選,還真不容易。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民主改革的浪潮下,多年從事反對共產極權運動而且在國際文壇上已享盛名的哈維,成為眾望所歸的捷克斯洛伐克聯邦總統。

九零年代初期,一些當年在蘇維埃制度下結合的東歐聯邦國家,聯邦內的共和國多希望重新獨立。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共和國不願共處一個屋簷下的爭議,多少也源自這種改革中的副作用。

一九九二年七月,由於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道揚鑣的態勢已經難以挽回,堅決反對分家的哈維在總統選舉未能獲得國會足夠的支持。雖然法律保障他可以暫時保有總統職位,哈維卻未戀棧,毅然離開公職。

希望回歸作家身份的哈維,沈寂的時間不到半年。一九九三年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家。當時捷克聯合執政的四個政黨共同推舉哈維競選第一屆總統。捷克各政黨之間雖然歧見不少,對於代表知識份子節操的哈維出任總統,卻是有志一同。

哈維擔任總統的五年之間,捷克也歷經了社會主義國家導入市場經濟的種種問題。雖然總統職位在捷克是位高權不重,以文人心態看政治的哈維,仍遭到不少批評。其間,哈維又經歷了喪妻和重病的痛苦。不過,一九九八年的總統選舉,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下,哈維還是得到國會的支持而獲選連任。

捷克憲法規定:總統任期五年,只能連任一次,新總統選舉在總統卸任前三十天之內進行,由國會上議院的兩百名代表和下議院的八十一名議員共同投票,候選人必須獲得絕對多數(至少上院一百零一票,下院四十一票)才能當選。如果沒有候選人獲得絕對多數,選舉可以進行第二回合,甚至第三回合。不過,如果三個回合都沒有結果,選舉就必須重新來過,候選人要重新登記。

元月初進行的第一回合選舉,由於四個政黨–民主人民黨、基督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都分別推出了候選人,出現絕對多數的可能性原本不高。選舉結果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候選人出局,另外兩位票數領先的候選人–代表民主人民黨的前總理克勞斯和基督民主黨的候選人比特哈特–必須在第二回合進行對決。只是第二回合的選舉,沒有人獲得絕對多數;再戰一個回合,還是沒有結果。

自從蘇聯解體,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改弦易轍,而當年對抗共產政權的異議人士,例如捷克﹁民意論壇﹂的領導人哈維和波蘭﹁團結工聯﹂的領袖華勒沙,也多成為人民寄望甚殷的新政府領袖。

九零年以降,在變革動盪的十年裡,不少由異議人士轉為政治人物的舊時代的英雄並不能適應新的角色,逐漸淡出政壇之後,很自然的他們也慢慢地被國際媒體,甚至其國人所遺忘。

擔任了將近三年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和十年捷克總統的哈維,大概是碩果僅存仍能吸引國際媒體關注的舊時代英雄。

二月二日即將卸職的哈維,在卸任前的惜別會上表示:﹁也許有些事情我還處理得不錯,可能我也搞砸了一些事;不管怎麼說,我的職責不是來評估我的工作。這些應該由大眾、政治人物、記者,當然還有政治及歷史學者來評斷。﹂

﹁後哈維時代﹂的捷克,雖然在企業私有化及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方面,仍面臨相當多的問題,比起其他東歐國家,捷克因為受到外資的青睞,經濟上的表現遠超過多數其他的東歐民主改革國家。捷克改革之路能走得比較穩健,本身條件優於許多東歐鄰邦固然是主要因素,﹁文學家總統﹂哈維為捷克在國際上塑造的人文形象,也功不可沒。(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仁愛礁衝突 菲律賓:已向北京發出外交照會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美制裁助伊朗軍方影子銀行網絡 含香港公司
違反美出口法 中石油分公司遭罰1450萬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