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的習俗

人氣 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8日訊】元宵節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据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吃元宵的習俗源于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复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興之兆。”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种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元,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元十分拿手,從此以后,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于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帘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与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后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后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后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种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种。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然后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儿捏成均勻的球,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沾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味獨特,宜于茲補。

  元宵節除元宵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外,各地還有許多其他的應節食品。

  浙江浦江一帶吃饅頭、麥餅。饅頭為發面,麥餅為圓形,取“發子發孫大團圓”之意。

  台州一帶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米粉,煮成帶咸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江北地區民間流傳有“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諺。十人日落燈,夜晚吃面條。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簞食】小豆蔻煨雞
【一簞食】杏仁魚排
變換口味 這些食材讓煎蛋有了全新的風味與層次
用薯塊和酸奶油 做出不一般的墨西哥早餐捲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