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保釣風潮”的背後

——懇求一個愛國權利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編者按]:10月9日,由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的兩岸三地人士組成的兩隻保釣船試圖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艦隻的阻攔,登上釣魚島。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中日間的領土摩擦問題。針對該領土主權問題,民間炸開了鍋,但政府卻是低調反應。在南斯拉夫使館被炸時,批准幾大城市的大學生上街;但在對日索賠問題上,連幾十人的集會遊行都不批准。同樣是國家主權、民族尊嚴問題,為什麼政府的反應是如此的矛盾?背後玄機耐人尋味。就此事本報記者整理了“新唐人電視臺”採訪旅美著名時事評論家陳勁松先生對這種差距的剖析。小標題是本報記者添加。

* 政府和民間態度的溫度差

新唐人電視臺主持人:領土問題一向涉及一個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尊嚴。中國人在經歷了鴉片戰爭和一百多年被外族入侵的歷史之後,對於領土的紛爭格外地敏感。

9.18紀念日前,大約一百萬中國線民要求日本政府賠償二戰毒氣彈的大陸民間受害者,並徹底清除遺留的化學武器,主辦者還曾經打算組織一個五十人的示威隊伍,在9.18當天到日本駐北京使館抗議。結果北京市朝陽分局在批復中認定,“該集會會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而不予批准。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日兩國之間一直對釣魚島存在爭議。在今年年初,日本政府提出租借釣魚島的提議,又一次引發保釣風潮。不過「亞洲時報」的一篇文章卻報導說,民間熱得炸開了鍋,而政府的面孔卻冰冰冷冷。在中日兩國的具有爭議的各個方面,像保釣、對日索賠等等,民間和政府的態度往往是大不相同的。經常是當衝突發生之後,中國的外交部發言人站出來說一兩句無關痛癢的抗議之類的話。對於中共政府的微妙態度,有人說是外交手法,有人明褒暗貶地說是韜光養晦,有人乾脆說是“悶聲發大財”的國策。

時事評論家陳勁松先生:按理說,民間的保釣和對日索賠是民眾的權利,中國政府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採取壓制或者含蓄壓制的態度哪?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經濟上的原因,一個是政治上的原因。

從經濟上來看,中國有求於日本,日本的日元貸款(ODA)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九七九年當時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訪華,向鄧小平許諾為了支持中國的經濟改革,願意向中國長期提供低息貸款。日元貸款每一年大約有一千多億日元,到目前總共向中國提供了三萬多億日元低息貸款。日元貸款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且日本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經貿夥伴。從經濟利益上講,中國不願意因小失大,他需要借助日元貸款來維持中國經濟的至少是表面的繁榮景象。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政府絕不願意得罪日本政府。

那麼,另一方面則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中共政府非常清楚任何一個民間的活動,特別是民間的抗議活動,最後都有可能演變成矛頭對準政府,哪怕你是一個學馬列的小組、學雷鋒的小組,如果不是官方批准的或是官方組織的,他都擔心你最終指向政府。舉個例子來講,民間的反日情緒,反日的抗議,或者去保釣,這樣的抗議活動如果不加控制的話,他擔心老百姓要政府表態。如果政府表態不對,可能說政府無能、政府腐敗、政府軟弱,對政府提出種種要求。中共政府是非常怕這個的,因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很多大事情是由小事情演化出來的,特別是在中國這種高度不穩定的集權社會下,任何的火花都可能點起遍地的烈火。目前,中共政權不會支持任何不利於自己政權穩定的事情,即使是民族尊嚴的事,能化小就化小。

* 口是心非的愛國

主持人:有一個家庭,先生是中國人,太太是日本人,聊起了中日兩國間的一些摩擦問題。作為太太的日本人說,從小父母教育她說,做錯了事要道歉。她認為日本政府在賠償方面做得是不夠的,兩國政府應該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她也認為,日本現在年輕一代普遍對當年戰爭的事情不是很瞭解,也不是很關心。作為丈夫的中國人則說,中國國內近年來有關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情緒非常高昂,特別是遇到某些事件,像保釣、對日賠款、前一段時間的中美撞機事件。來到國外的中國人都知道一句話,叫做“透過現象看本質”。

陳勁松先生:媒體在政府控制下一直在宣揚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對中國老百姓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老百姓在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上顯得比較情緒化,沒有理性,或者說比較盲目。同時,政府在巧妙地引導這個過程,讓這樣的情緒怎麼樣對政府有利,比如說,把愛國與愛黨、愛政府等同起來,讓你在無意識中把愛國與愛黨、愛政府等同起來,並在相當程度上達到了這種意圖。這種結果對政府是非常有利的,因為這樣的愛國主義可以用來對付反對派人士對政府的批評,可以用來對抗西方政府對中國政府不良現象的批評,如人權迫害。一旦西方政府對中共進行批評、提出缺點或不足時,中共政府可以解釋成干涉內政、對民族尊嚴的傷害,老百姓也會跟著政府調子說出類似的話。

政府也一直在操縱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情緒,在對政權不利時,他要壓制這種情緒。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一九九九年五月美國誤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發生了大規模的對美國抗議活動,特別是學生。在中國通常的任何抗議和示威都是被政府壓制和不允許的,像這次的「對日索償網路簽名活動」的遞交簽名信集會。而那次的抗議示威是沒有經過任何申請批准的,就大規模爆發了,其實這個活動從頭到尾都受到了中共操縱的。從各校的團委對活動的領導,到活動中不准敏感人士的進入,還有這個活動必須在兩天內結束,達到什麼規模、發出什麼樣的聲音、甚至用什麼樣的標語口號,中共都做了全面的控制。當需要結束時,中共馬上讓你結束,這是一個典型的學生運動被利用的例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和老百姓都是愛國的,不管他們盲目不盲目,他確實是愛國的,他是出於民族尊嚴,雖然有一定的盲目性,那是有原因的,與政府的誘導和操控有關。因為中共政府心裏非常有數,中共政府方面的愛國主義基本上是擁護他的政權、權利,能維持他的既得利益。

* 反美護日背後的玄機

主持人:99年12月9日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簽訂了一份《中俄全面勘分邊界條約》,這份條約完全承認了歷代中國政府都不接受的清政府簽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把相當於110個臺灣的土地拱手獻給了俄國。發覺象愛國主義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個簡單問題。越是大家認為很簡單的事、毫無疑問的事,越是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理智或許是尋找正確途徑的指南針。

陳勁松先生:民族主義從來都是一個雙刃劍,當你用這個東西去傷害別人的時候,倒過來你也會傷害自己。中共政府也非常明白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掌握得不好可能就會對準政府本身,掌握得好可能對政府有利,所以中共政府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調控民族主義的尺度,當他需要的時候,他可以把這種情緒挑得很高,他可以把反美、反日的調子唱得很高,讓老百姓跟著他唱,顯得政府是多麼的有骨氣、有尊嚴。

然而從近代歷史看,對中國傷害最大的一個是俄國,一個是日本。前者占了中國過去的大片的土地,而後者侵掠過中國、殺死過中國很多的同胞,但反過來這兩個國家受到中共的批評是非常少的,尤其是俄國。而從近代歷史上看,美國對中國的傷害是最小的,甚至反過來說,對中國的幫助是最大的。像現在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每年都高達一千多億美元,剛好相當於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值(國民生產總值的7%或8%),換句話說,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是從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中得來的。

由於政府不想改變這種專制體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常指出中國的人權和專制腐敗問題,而俄羅斯、日本對此保持沈默,所以中共就把民間的反美情緒調動得最高,結果讓中國老百姓誤認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敵人。整個地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顛倒了過來,把歷史和現實的恩恩怨怨都顛倒了過來,把一個黨派的專制獨裁和大眾需要民主、自由之間的矛盾操作成了中國和歐美等國家間的矛盾,誤導了老百姓。其實老百姓能指出政府的錯誤,幫助政府改進體制的不足,本來是愛國的一種表現。因為你真愛國的話,肯定會愛這個國家的山川、人、文化,但反過來對國家的陰暗的一面,像專制、腐敗、人權迫害等應該是非常恨的。“愛之愈深,恨之愈切”。從這個標準也可以鑒定出一個人、一個政府是真正的愛國,還是虛偽的愛國,是清醒的愛國,還是盲目的愛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保釣人士擬租用釣魚台
劉曉波:對日索賠遊行為何被拒?
美東保釣行動委員會華府舉行抗議
中國保釣船遭日艦攔截和警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