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人物》范光群 奮勇站上司改火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6日訊】記者賴仁中╱特稿

 官舍變小、座車降級、連收入也縮水了,范光群仍毅然決然從台灣省主席的位子,轉檯擔任司法院秘書長。

 推動司法改革,是范光群一生的理念,所以司法院長翁岳生找上他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跳進這個外界形容的「火坑」。

 的確是個火坑,而且燒得正旺,因為立法院反對人士正在加柴「烹煮」司改龍頭法案「司法院組織法修正草案」;范光群走馬上任後,不僅須展現高度智慧,協調立委諸公控制一下火候,還得想辦法讓這部法案,能在儘量不走味下起鍋上桌。

 自上週接下秘書長印信的那一刻起,范光群就沒有停下腳步,一方面馬不停蹄拜會相關立委,同時分身去聽取院內一場又一場的單位簡報;他已沒有時間適應環境,他得馬上進入狀況。

雖然公務行程滿檔、鎮日忙進忙出,但難得看到他時,發覺他始終精神矍鑠,永不會疲累似地,很容易讓人感受到,他果然有著強烈的使命感。

 范光群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了實踐信念,非得投入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不可。

 熟識他的人說,兩年多前范光群獲任首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時,其個性特色即展露無遺。譬如,他第一個到客委會報到,有電話自個兒接,有客人自己倒茶,沒有半個職員的日子,照樣幹活,等到兩、三天之後才有秘書來報到。

 即使如此篳路藍縷,范光群仍在不到八個月時間內,把一個個大、小活動給辦出來、炒熱起來,業務也步上軌道。

 客家人的背景和受到賞識的能力,讓他有機會在官方客家史上走過一遭,但他的終身志業還是法律。

 可以說從范光群兒時開始,老天冥冥中就安排他要當個法律人,除了他生就愛打抱不平的個性外,出身新竹關西望族的他,一家十兄弟有的學醫、有的是專精法政、農業等,這其中,他的父親范朝燈原本是要他當醫生、他的一位哥哥才是當法官的,可他偏偏愛上了法律,而留學日本學法的胞兄,卻去當了文官。

後來他完成台大法律學系教育、當過台中、台北地方法院法官、赴美取得法學碩士學位、回國轉任教職、並再與陳傳岳、黃柏夫、賴浩敏等好朋友共同設立「萬國法律事務所」等,一路走來都是法律路。

 此外,范光群於一九七○年和前司法院長施啟揚、總統府資政陳繼盛、前大法官王澤鑑等人,成立「中國比較法學會」(現為台灣法學會),在戒嚴時期推動民主法治、人權保障等觀念不遺餘力,成為台灣民主法治的播種者。

 范光群說,做為一個法律人,身上流著司法的血液,無論是早年當法官,或後來走入法學界、律師界,也始終以在野法曹之身,持續不斷關懷司法,為人權、為法治盡一分心力。

 而今我國從經濟奇蹟、民主奇蹟,走到現在正好是提升司法品質、形塑「新司法」的關鍵時機,但也適臨推動司改的艱困期,他於此時受命擔任司法院秘書長,深感責任重大,不過他有幸接受這個挑戰和考驗,可以更豐富他的人生意義。

以范光群的法律專業、多年法政學歷練、曾親身參與全國司改會議、乃至他當年的若干建言已成司改政策等,沒人會認為他不能接下秘書長的棒子,倒是他的綠營色彩令得一些司法院人員替這位新長官擔心,會不會在立法院受到泛藍刁難?范光群對此表示,他一生都在堅持司法要超越黨派,所以他個人已主動退出政黨,並宣誓任職期間不碰觸政治;他希望外界也能體認司法的獨特性,尊重司法,不要做出傷害司法的事。

 以六十四之齡出任司法院秘書長,還要站上司改火線承受壓力,范光群卻能保有年輕小伙子的活力,一點也看不出是位六十多歲的人,或許要歸功他平日運動和調適身心有方;他說,每天晨泳和洗冷水澡,是他鬆弛身心的良劑。

 他也喜愛養蘭花,看著蘭花欣欣向榮,充滿生機,也能大大舒鬆他的心情,所以不管多忙,回家後總要看看蘭花,充個電,隔天又可以拿出最精神的一面為工作打拚。

 這位為著司改信念奔勞不懈的人,不僅被認為是前秘書長楊仁壽升任大法官後的最佳補位人選,也開創了他人生旅途的新生命。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