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災﹐還是人禍﹖

馬曉明

標籤:

【大紀元10月30日訊】

2003年9月5日下午﹐陝西華縣4﹑5千飢餓的災民衝入縣民政局﹐將存放在局內的方便麵﹑礦泉水﹑棉被﹑棉衣﹑帳篷等搶拿一空。憤怒的災民打碎了辦公樓的門窗玻璃﹐連局職工家的被褥床墊也卷抬而去﹔

同時﹐還有數千名走投無路的災民湧上縣城南邊的西安至潼關的高速公路﹐將這條交通大動脈堵塞5個多小時。被堵車輛長達10多公里。縣長帶領警察到現場疏導﹑驅趕災民﹐與災民發生扭打。災民將縣長乘坐的小轎車和現場的廣播車掀翻。

災民們的反抗實屬被逼無奈。他們質問黨政官員﹕「為啥把我們縣淹成這個樣子﹖我們轉移出來4﹑5天了﹐為什麼得不到安置救濟﹖」

華縣地處秦嶺北麓﹑渭河南岸﹐地勢南高北低。縣域的北界就是渭河。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歷史上逢渭河發大水﹐北部平原地區或多或少有農田被淹。上個世紀50年代末建起黃河三門峽大壩後﹐由於防洪蓄水﹐使黃河泥沙沈澱﹐大壩上游直到黃河﹑渭河﹑洛河匯合地段河床昇高。渭河華縣段的河床就昇高了2﹑3米﹐水患逐漸嚴重。30多年間﹐政府撥款沿渭河建起了防洪大堤﹑生產圍堤近百公里﹐並加高﹑加厚了渭河支流的河堤。防洪搶險﹑安置災民﹑恢復生產生活﹐也就成了這個縣的常務性重要工作。

今年7﹑8月份﹐渭河流域多雨﹐特別是8月26日到31日連降中到大雨﹐渭河水位爆漲﹐形成3次大的洪峰﹐直接威脅下游兩岸的安全。然而﹐使沿岸群眾感到奇怪﹑進而憤怒的是﹐在這樣迅猛的洪水威脅面前﹐堤壩上幾乎見不到預備的防洪材料。許多農民說﹐6月份縣上還在大堤上舉行了防洪演習﹐可演習完後不見有材料的落實準備﹐堵口防潰的材料如草袋﹑編織袋﹑木樁﹑石料﹑鐵絲等﹐就根本沒有見預備下。雖然也有人員分段負責﹐巡查堤岸﹐但是﹐面對洪水的浸滲沖刷﹐人們無法填堵﹐眼睜睜地看著堤壩決口。9月1日上午﹐倒灌入渭河支流石堤河的洪水將河堤沖開﹐4天之內﹐淹沒了縣城以北約200平方公里的區域﹐受災人口達10多萬。洪水最深處達6米多﹐放眼望去﹐除較高的房頂樹梢外﹐無涯無際﹐一片汪洋。有位86歲的老人說﹐他從沒見過淹得這麼厲害。災民們憤怒地發問﹕「為什麼沒有見防洪材料﹖抗洪搶險款哪裡去了﹖」

到9月1日﹐華縣被淹地區10多萬人緊急轉移到了縣城及縣城以南地勢較高的地區。這些難民們說﹐難民撤出來後就沒人管了。按政府所公佈的政策﹐災民每人每天應該領到不少於1斤糧食的熟食﹑2元現金。然而﹐難民們都說﹐從9月1日到5日﹐他們沒有得到政府發放的食品品﹑飲水﹑衣被﹑帳篷﹑現金。他們有的投親靠友﹐有的到以往對口安置的村子住下﹐有的棲身在農貿市場的大棚下﹐有的披著塑料布﹑打著傘﹐擁擠在沿街的避雨處。隨身攜帶的乾糧﹑現金很快就用光了﹐有的靠農用三輪車或摩托車跑短途運輸掙點錢﹐有的到沿街的店鋪幫工﹐管吃飯不掙錢﹐還有的沒有辦法只得乞討。又遇繼續下雨﹐災民們飢渴睏乏﹐走投無路﹐就發生了搶民政局救災物品﹑堵高速公路的事。

天災難以控制﹐人禍可以避免。然而從以上的事實不難看出﹐官僚腐敗不但不能為人民消災減禍﹐反而加劇了人民的災難。人民遭受的災難痛苦﹐很大程度上是人禍造成的。人禍大於天災。

本文所述的嚴重事件﹐並不為社會廣大人民所知道﹐就連宣傳單位的編輯記者﹐聽了本文作者的敘述也感到新奇震驚。人們知道的只是洪峰水位有多高﹑流量有多大﹑黨政官員如何在第一線抗洪搶險﹑又如何做好救災安置工作等等﹐因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就是這樣「正面宣傳」的。災區的受害者不到一定程度是不敢說話的。有的村幹部聽了作者提出的問題﹐就嚇得躲開了。許多災民憤怒直言﹐卻沒有在媒體上說話的機會。欺騙﹑隱瞞﹑掩蓋﹐使官僚日益滋生﹑腐敗更加橫行。這一切惡果﹐最終都要攤在社會最底層的百姓頭上。老百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必將爆發劇烈的反抗﹐對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和震撼。這個規律是被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反復證明過的﹐是從小學教科書開始就不斷講明的。

聲稱「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的生產力﹐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的文化﹐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是不是能夠避免重蹈歷史覆轍﹐能夠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實行代表人類先進文化的理論和制度﹑去遏制弊端﹑解決其面臨的最重大﹑最迫切的問題呢﹖
源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丹:天災是中國面對的巨大危机
馬來西亞慈濟舉行十年回顧展暨大愛園遊會
美捐贈五萬美元協助南韓風災重建
天災人禍危及居家安全 購屋應審慎評估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