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一梟:兩種平等觀

東海一梟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1日訊】談到“平等”,大約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平等有一定危害性,與自由略有矛盾,同時,平等思想“古已有之”,弊多利少,不宜弘揚;一派認為中國社會等級森嚴,國人最缺的正是平等思想。對平等概念的這兩種理解與定位,如何給予評估呢?我在此把平等觀分為中式和西式(或傳統和現代)兩種來進行討論。

中式平等,局限於物質層面。從孔夫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開始,中國人追求的是貧富均衡的理想社會。對於歷代農民起義,“均貧富”往往是最重要的思想和最響亮的口號。唐朝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號稱“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北宋初義軍領袖王小波、南宋初鐘相、楊麼皆提出“均貧富”的口號,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共產黨的“打土豪,分田地”和社會主義大鍋飯,則把這一思想發展到了極致。

事實証明:用政治的、革命的、“殺富濟貧”等等強制性的手段均貧富、用均貧富的方法來改造社會、實現社會平等,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憑借權力消滅私產,追求事實、結果的平等,伴隨而來的必是更大的不平等。這種傳統小農式的平等思想,實質上是一種經濟平均主義,是能力貢獻較小者對能力、貢獻較大者的掠奪,與現代法治社會的平等精神了不相幹。同時,由於專制制度下政治上不可能“等貴賤”,大多數人的生活、生產必為少數人所支配,物質層面和收入領域的平等也不可能真正地或持久地實現。

西式平等,即現代法治意義上的平等原則,指的是權利的平等、機會的平等,即生存與發展起點的平等和機會實現過程本身的平等。人人處在同一的起跑線上,沿著同一的跑道、遵循同一的規則開跑。最後成績如何,則各憑才幹天賦自由競爭。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此,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已有深入的闡述:“一般性法律規則和一般性行為規則的平等,方有助於自由的唯一一種平等,也就是我們能夠在不摧毀自由的同時所確保的唯一一種平等。自由不僅與任何其他種類的平等毫無關系,而且還必定會在許多方面產生不平等。”

經過我黨領導下的學術界艱苦卓絕的工作、許多西方思想學術基本概念和理論進入漢語語境之後,發生了魯魚亥豕的意義徙遷,油彩化、神秘化、復雜化、醬糊化了。有人認為,自由主義是關於自由的學說,社會主義是關於平等的學說,把自由與平等對立起來。對自由主義與平等原則的關系,美國學者薩皮羅作過概括:“平等是自由主義的另一條基本原則。自由主義宣布所有人一律平等。當然,不應忘記,這種平等並不意味著所有人有同樣的能力、同樣的道德理解力或同樣的個人魅力。它的含義是,所有人在法律面前有同等的權利,有權享受同等的公民自由。任何法律都不得授予一些人特權或強加給另一些人特殊的歧視;不論一項法律的目的是援助、保護或懲罰,它必須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自由主義向所有特權發起無休止的攻擊,不管這些特權是基於出身、財富、種族、教義或性別。在自由主義看來,這些特權是對個人發展的人為障礙。”

現代平等原則,立足於人格──人的作為權力和義務主體的資格──的平等。公民社會崇尚和維護人格平等,平等的價值觀,又成為現代社會道德、法律所捍衛的社會準則,是仁愛、人權、人道、自由、法治、誠信、寬容、科學、合作等公民意識和文明精神的出發點。真正的平等精神反對出身、性別、種族、地域、智力、學歷、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權力地位等因素在決定個人價值方面的作用,反對官本位、權本位和任何形式任何意義上的特權。平等精神反對分配不公,但不反對分配不均,不讚成以強制方式“消滅一切不平等”,特別是不讚成物質方面“均平富”式的極端平均主義。

追求物質層面的平等、事實上的平等,只能讓人人在權利和法律面前不平等;追求權利、機會平等,則難免導致結果的不平等。兩種平等思想水火不相容。何者落後、何者進步,何者野蠻、何者文明,何者偽劣、何者真優,不言而喻。更為可悲的是,不論是“古已有之”的傳統平等、還是引自西方的現代平等,都已從執政黨的追求和理念中剔除出去了!(2003.10.17)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