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 紡拓會開拓市場有成

標籤:

【大紀元12月29日訊】據自由時報記者林正智專題報導,為突破SARS疫情造成歐美買家不願來台下單的困境,紡拓會下半年在政府SARS紓困經費的支持下主動出擊,與國內業者共同組團至亞洲與東歐等地辦理展覽,並以機能性產品作為行銷主軸,拓展當地市場,並獲得不少實際成果,由於今年舉辦的成效超乎預期,因此紡拓會近期已初步決定明年繼續推動此項活動。

 由於體認到主動出擊的必要性,紡拓會今年在副秘書長黃偉基與市場拓展組的積極規劃下,短短2個月的內即舉辦了5個年度計畫外的拓銷團,而前往的地點除日本、英國等地點外,今年更將範圍擴及往常國內業者較少關注的泰國、印度與東歐羅馬尼亞等國家。

 泰國的「2003年台灣紡織品曼谷展示會」就如同一個小型的台北紡織服飾展覽(TITAS):黃偉基指出,此次曼谷的展覽活動主要是應該國製衣公會的邀請,由於泰國製衣廠規模均不小,人工又多以熟手為主,加上過去銷售客源與台灣不同,採取歐美市場並重的作法,因此若能整合織布與成衣等上下游資源,在2005年全球貿易自由化後頗具競爭力,而國內目前已有上市紡織公司儒鴻決定到當地設立成衣廠。

 黃偉基形容此次在曼谷舉辦的「2003年台灣紡織品曼谷展示會」就有如同一個小型TITAS,除有國內20家深具代表性的大廠參展外,會場上設有經濟部主辦的「台灣文化服飾開發」專案計畫的精品,並安排11場次的新產品與新技術發表會。

 由於相當迎合當地業者未來發展的需求,泰國製衣公會已決定明年2月組團來台參訪,與國內織布廠進一步面對面接觸,此外,紡拓會也計畫未來3年將在泰國定期舉辦活動。

 印度將是另一個國內紡織業者可分散雞蛋的籃子:紡織業在印度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由於擁有豐富的天然纖維資源與低廉的人工成本,過去也是歐美市場的重要成衣生產基地,不過由於保守的工業政策,使得該國的工業落後中國,但該狀況在1998年改採開放的工業政策後,印度的紡織工業已開始急起直追,目前所設有的織布機已高居全球之冠,未來更具與中國匹敵的製造競爭力。

 紡拓會指出,為因應即將到來的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壓力,印度近期正亟思提升其紡織成衣業的品質與水準,尋求與國外業者合作結盟機會,並計畫向外採購較高品級的紗線、布料及副料,這正是台灣紡織業者切入的利基所在。

 紡拓會並認為,台灣紡織業過去數年來深受中國紡織品低價競爭的影響,而印度未來在外銷與內銷的紡織品需求均十分可觀,是一個值得國內業者深耕的市場。

 未來對外拓展計畫,採取歐亞並重的方向:黃偉基表示,由於目前全球景氣持續回升中,該會已初步決定將續辦此項活動,而雖然亞洲未來還是全球主要的生產基地,但羅馬尼亞也是歐洲市場成衣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因此明年的對外拓展計畫將採取歐亞並重的方向,除羅馬尼亞外,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與中國等地均是開發的重點。(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人民幣遭遇多重貶值壓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