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与凝固的辉煌 维也纳音乐家之墓随想(下)

汪成用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17日讯】(三)

我们之所以在仅有的三天中一定要去维也纳森林,说实话,大半是为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去了之后才知道,这首乐曲的名气实在是比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得多。关于维也纳森林,我几乎说不出什么,尽管“森林的故事”曾给了我无数幻想世界中的神秘。可惜的是,这一去,森林便从想像跳向了真实,反而压挤了原有的想像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维也纳森林之行的确是一败笔。可见,美,常以距离为条件。拉近距离是审美的冒险。你不觉得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坚持不见实在是一高明之举吗?如果你承受不了对现实的失望,那就最好永远拉开距离。梦,是寻不得的。寻不见,算你走运。

从书上读到的西方音乐史,一定无法使崇敬斯特劳斯的维也纳人服气。尽管六百多首圆舞曲给了斯特劳斯以“圆舞曲之王”的盛誉,洋洋万言的史书能提他几句就算挺抬举的了。不错,史书上的斯特劳斯无法与其他古典大师同日而语。可不到维也纳,你很难想像为什么他能在这儿与另外三位大师并驾齐驱,甚至会对他是否走了“后门”而生疑。是的,音乐学院的教授大概永远不会看得起摇滚乐,学院派的深宅似乎永远不会把“流行”放在眼里。可斯特劳斯却“通”而不“俗”,流行得有几分雅气,皇气,再加上点儿学院气。你能解释为什么把圆舞曲用进交响乐是大师的飞来之笔,而创造圆舞曲原汁的圣手反而矮人三分吗?言必称“文化”的大学生们听勃拉姆斯能听得两眼发红,回过头来却对只爱听“蓝色多瑙河”的人嗤之以鼻。可你总不能说维也纳人“没文化”吧?直至今日,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仍少不了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世界级的作曲家中有几个可享此殊荣?

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斯特劳斯是打开古典的钥匙,是登上严肃的阶梯。他使古典音乐不那么孤独高傲,他使自称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显得不那么虚伪。就说“蓝色多瑙河”吧,它是不少人听“懂”的第一首古典音乐。它雅听便雅,俗听便俗。

出身于皇室却流行于市井,受宠于达官显贵却扎根于平民百姓。说它是风花雪月不为过,说它是儿女情长也相宜。如今,维也纳人已给了它“市歌”的地位。写下世界音乐之都的“市歌”,还有什么比此更荣耀的吗?

斯特劳斯自幼偷偷学琴。严厉的父亲禁止他学习音乐。二十四岁时丧父,从此“玩”音乐才得以明目张胆。紧接着被银行炒了鱿鱼。正不想干呢!他获得了向往已久的解脱,从此更加如虎添翼。人生路上的常规悲剧反给了他塞翁失马的契机。

他不仅成立了自己的乐团,而且以他的特殊方式,演奏小提琴,随心所欲地指挥自己的作品。维也纳中心公园里斯特劳斯拉琴的塑像远比维也纳森林令我留连忘返。在那儿,一个热情的本地中年妇女主动要给逢时与我留个影。我们谢她,她却反谢我们,大概是谢我们同样热爱他们心中的乐神。

维也纳人对斯特劳斯的热爱实在无法从教科书上得到解释。(图片说明:在维也纳中央公园矗立的金色施特劳斯塑像)据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全城都在关心着他的健康与安危。一八九九年六月三日的晚上,一场露天音乐会在初夏的维也纳举行。我猜想,那一定类似于芝加哥的拉维尼亚音乐会。

据说,这种形式也是斯特劳斯的创新。乐曲演奏到一半,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跑上舞台,顾不得打断演奏的鲁莽,与指挥耳语了几句。指挥一挥手中断了音乐,全场笼罩着不祥的寂静。几分钟后,指挥重新拿起了指挥棒,乐团缓缓地奏起了“蓝色多瑙河”。非同往昔,那让人禁不住翩然起舞的绚丽的“蓝色多瑙河”,此时流淌的却是悲痛。听众立刻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们纷纷起立,妇女们开始哭泣……。这一感人的场面足以解释为什么斯特劳斯被送进了中央公墓,与另三位大师结伴而行。维也纳人永远也不在乎音乐史上斯特劳斯所仅有的立锥之地。他们只在乎他的音乐能像多瑙河水一样长流不息。为此,他们给了他不朽的荣誉。

从维也纳回来后,逢时翻出了比那叠黑紫色的唱片新不了多少的电影“翠堤春晓”来看。当看到斯特劳斯为筹建自己的乐团而招兵买马,奔走呼号时,她像找到了知己样的兴奋。看!我们的东西方乐团不也是这么组建的吗!”音乐,真是神奇。不仅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讲相同的语言,而且但凡是欲罢不能者,都有着相同的执著,相同的痴心。

(四)

我无法掩饰对勃拉姆斯的情有独钟。当终于在他的墓碑前停步,我不得不伸出左臂,掌心紧贴在雕有他的塑像的青石上。为的是寻求灵犀,也是为了支撑。

他本来可以更有成就。只因降生在一个不属于他的时代,他腹背受敌。也许正因如此,他的不肯就范的性格被激发起独有的气质,反而使他更有神韵。祸兮?福兮?人们尽可想像,历史却不接纳假如。

勃拉姆斯确实生不逢时。他的才华,他的气质,他的为人,以至他的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琐琐碎碎,方方面面,都足以使人相信他属于古典。可却生不逢时地来到了被李斯特、华格纳们层层包围的浪漫主义时代。勃拉姆斯本来是可以从他的导师加挚友舒曼那里承传起健康的抒情,有节制的流露,将古典的形式溶入血液,再作有限的突破。这是他本来要做的事情。可病态肉感的歇斯底里,加之对他的保守性格的人身攻击,使他终于发了火,索性用贝多芬式的古典严密地包裹了自己。

他语不古典死不休,是十九世纪最后的古典顽垒。他的存在,推迟了浪漫主义的泛滥,减轻了浪漫主义的灾害。也许李斯特、华格纳可以更成气候,萧邦可以更加病入膏肓,柴可夫斯基可以更加疯疯颠颠。都是你!勃拉姆斯!他的宿敌们完全有理由把他恨之入骨。他的才华使任何人也无法忽略他的存在。勃拉姆斯正是以无以伦比的才华结结实实地把自我铸成了一块为千秋万代所敬仰的绊脚石。

他的第一交响曲被后人称为“贝多芬第十”,其中有一半是赞扬,另一半则混合了妒忌、嘲讽与无奈。其实,在抒情方面,贝多芬甚至比勃拉姆斯走得更远。可拉姆斯却甘愿从贝多芬的保守出发来素描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第一交响曲更是檄文,是宣言。从贯穿于第一乐章的不屈的节奏中人们可以轻易听出,他发誓要“将错就错”:我就是这样保守!你奈我如何?

一八八五年,他的天敌华格纳已在两年前去世,李斯特也已风烛残年。曾骂他是个“笨蛋”的柴可夫斯基更是自顾不暇,孤掌难鸣。勃拉姆斯终于拥有了安宁。这一年,伟大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诞生。然而,他的保守却并未因没人攻击而有所松动,反而变本加厉。他以更加平和的心态,不思悔改的古典,继续建造绊脚石的营垒。而古典主义正是在他至死保守的固执下变的更加厚实与质感。

自从第一次聆听勃拉姆斯的第四,它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以两个音组成的不能再简单的动机,用近乎刻板的节奏,不动声色地开拓他的疆域。像一个四平八稳的绅士,中庸地在和风丽日下散步思索。如果你有所动心,那就请随着我去感觉:你一定能感觉到,那分明是勃拉姆斯用两根差不多是缺乏湿润,没有血色的手指,是中指与食指反复地骚动你的胸膛。当你的耐心渐渐消失,一股痒痒的感觉即将升腾的时候,他才胸有成竹地伸出手掌按住你的心口。然后一甩手,牵出一串波浪似的音流,开始了他独有的抒情。此刻,我的手掌撑在离他的头像不足半公尺之处,感觉着从掌心流向全身的第四交响曲。我相信,相信你能获得同我一样的冲动。

勃拉姆斯终身未婚。可这并不是他不浪漫的理由。送走了在疯人院里度过残年的舒曼,他默默地承担起照看舒曼的遗孀克拉拉的责任。克拉拉则以从未再嫁表达了对勃拉姆斯的感激之情。这个留给后人以无限想像空间的故事结束得却很惨。克拉拉于一八九六年去世。可最应为她送行的勃拉姆斯却因错过了火车而缺席了她的葬礼。另一说法是,他在葬礼上受了风,从此一病不起。不管怎么说,他的死一定与克拉拉有关。勃拉姆斯老了。他死于次年。

如今,勃拉姆斯与他最大的宿敌华格纳已齐名于世界乐坛。然而,知道他们音乐的人却远比知道他们之间仇恨的人多得多。仇恨,随光阴流逝;音乐,却经时间沉淀。当人们从不同的音乐中体验了同样的震憾时,他们间的势不两立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针锋相对地创造了等同价值的艺术。

艺术,本非产生于观念,却产生于才能。

……

别以为我忽略了位于墓地中心的这座空墓。也许,我的承受度已到极限,第五个惊雷便欲说还休了。除了史学家们会永远兴致勃勃地讨论下去,对于维也纳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堪的话题,莫扎特,没人知道他真正的墓穴在哪里。说不清是谁的过错,使这个并不遥远的音乐史上的英杰,生前被命运百般刁难,死后尸骨下落不明。人们只说得出他大概的埋葬之地,便把无穷的考证与争论留给了一代代一筹莫展的学者。为了弥补后人对他的亏欠,一个不是墓碑的墓碑矗立在墓地的中心。他的塑像并非这个纪念碑的主题,镶嵌在底座的侧面头像如一枚二维的钱币。主体却是一个低头掩目,羞于见人的少女。莫扎特的在天之灵会在乎自己的骨头不知去向吗?我想他一定更在乎后人把他的作品编号弄得乱七八糟。鉴定他的颅骨是真是假,说穿了,是人类的虚荣与好奇。我想,他的伟大丝毫不会因遗骨丢失而减色。而那个少女的羞愧却会世代遗传,莫扎特反而因人们的内疚而更加生辉了。

在我们就要离开墓地的时候,从远处缓缓走来了一个年迈的妇人。由于阳光在她的背后,侧逆光把她满头的白发镶上了一圈柔和的金边。她和我们一样在四座墓碑嗯步。像木刻样的微笑,像雕塑样的沉思,像水墨样的平静。逢时与我不约而同地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像是要努力追寻一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我曾试图与她交谈,却最终打消了念头。我想,没有什么能比这样一个无声的瞬间宽厚。她像一尊从碑上走下来的塑像,在莫扎特的纪念碑前静默了一会儿,然后从提包里取出了一捧鲜花,一一分献给每一座墓碑……。直到她离开墓地,我仍呆站在原处。

那一刻,我真的领悟到了”死”的诱惑。

我相信,她一定是个极普通的维也纳市民。这个永远使维也纳人骄傲的城市,永远也不会忘记给它的子孙们带来辉煌的乐神。

乐神,在此长眠。辉煌,在此凝固。

【明心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市立国乐团将有青年指挥家系列音乐会
史提夫汪达精选辑收录最多经典歌曲
台湾音乐压轴演出庆贺达拉斯美术馆开馆百年
音乐会五个小秘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