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成敗論朱鎔基

北京社會問題評論家 劉曉波

人氣 2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3日訊】當朱鎔基在十屆人大上做完最后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海內外媒體出現了”朱鎔基熱”,海外媒體的評价是毀譽參半,國內媒體則是一片贊美之聲,《南方周末》甚至把3月6日的24版全部獻給了朱鎔基,全面肯定了朱的人格和政績,基本看不到任何負面評价。由此可見,在中共第三代的諸寡頭中,朱鎔基的政治生涯似乎最為成功,因為其政績和民望皆是其他人無法媲美的。然而,我認為,他仍然是獨裁制度的”犧牲品”,至多是”成功的犧牲品”而已。

表面上看,朱鎔基的民望,一方面來自他本身的從政風格–果斷、廉洁、親民、有能力和有責任感,另一方面來自他執掌經濟大權十年來的政績–抑止高通脹、實現軟著陸、安渡亞洲金融危机、維持七上八下的高增長、堅決反腐敗、精簡机构和推動中國加入WTO。而實際上,朱鎔基之所以贏得較高的民望,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的畸形制度和民智未開的國情的產物。

一,壟斷傳媒的報喜不報懮的輿論導向幫忙。在大陸,百姓每天在新聞聯播中看到的朱鎔基,全部是個性凸出的正面形象,至于朱鎔基形象的負面因素,統統在黑幕之后。在大陸媒體上,他主持下的中國經濟,除了高增長和國力大增,就是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中國國際地位超常加強,而且定語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而處于警戒線的金融黑洞化、財政赤字化、債務社會化、國企空殼化、腐敗制度化、社會兩極化、生態污染化、農村凋敝化、城市失業化、道德真空化……他為政風格的另一面–鐵碗霸道、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權力狂妄、集權嗜好和經濟觀念陳舊(計划色彩極濃)……等等,只有一些小罵大幫忙的點綴性報道,百姓自然無法了解真相。

二,強人政治的集權時代結束之后,后集權時代的中共第三代普遍趨于平庸化,反襯出有點棱角的朱鎔基不那么平庸,特別是与其他兩巨頭相比–江澤民的輕浮作秀和李鵬的僵化愚蠢–朱鎔基就顯得有個性、有智慧且務實負責。同時,中共權貴集團的腐敗揮霍和官老爺作風的普遍化,也從反面凸出了朱鎔基的勤政廉洁親民。正是這樣的對比,才使朱鎔基給國內外留下了有能力有气魄的良好印象。即便在朱鎔基任期結束、他上任時的承諾大都沒有真正兌現的情況下,由于他那擲地有聲的個性化語言,在中共高官中過于罕見,所以他那种指天發毒誓的絕決態度,至今仍然是百姓的美好記憶,并變成對他無奈地告別政壇時的一片惋惜之聲。

三,獨裁體制賦予了高官們以超常的權力,使之能夠在沒有民意的監督和制約之下,動用巨額國家財政來實現一党及其高官個人的政治偏好,而不必對政策的后果向百姓及民意代表負責。所以,朱鎔基能夠實施揮霍納稅人財富和透支國家未來的積極財政政策,能夠毫無顧忌用歧視性的股市和老百姓的巨額存款挽救國企,能夠力排眾議地重新壟斷糧食流通,能夠罔顧中國經濟的整體水平而大搞”錦上添花”的政績工程,比如,他利用總理大權而花巨資在上海建造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同時,他也可以大把地花納稅人的錢去賄賂百姓–去為政權穩定滅火、去訪貧問苦、去做親民秀–以購買自己的政績和美譽。

四,正處于轉型之中的中國,其民智也呈現出新舊混雜的局面,被陳舊的”救世主意識”浸泡多年的百姓,還缺乏自主的個人意識、納稅人的權利意識和民眾乃政府的”衣食父母”的主人意識,仍然無法擺脫期盼”青天”的政治偏好。近年來,帝王戲在大陸的風靡,正是期盼明君賢臣和等待自上而下恩賜的奴性的最好注腳:”圣上英明”和”奴才該死”、”皇恩浩蕩”和”謝主龍恩”的跪姿,充斥著熒屏,吸引著百姓。這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詐取,一种全面的剝奪:先是在物質上詐取民脂民膏,然后再通過施舍在精神上詐取民眾的感恩、依賴和馴順,以保證本末倒置的官民關系之長存–被供養者變成了仁慈的恩人,而供養者卻變成了被拯救的群盲。獨裁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公權力”的私有化,無論是傳統的”家天下”,還是現代的”党天下”,公權力皆由社會公器變成了特權者的牟利私具。”朱青天”對弱勢群體的關怀姿態所動用的財政開支,雖然全部自下而上地來自納稅人,卻表現為自上而下的政權恩賜,納稅人對政府財政沒有与義務對等的權利–質疑權、監督權和否決權。政權開恩,絕非為了社會公益,而是出于一党私利;官員的”青天”情怀,不是公仆服務于衣食父母,而是用衣食父母的稅款服務于政權利益,至多是基于”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工具主義牧羊術。收買和腐敗的基因,在官僚、大款和知識精英以及普通民眾中的社會性循環复制,使賄賂和收買成為一种生存技術(政權生存和個人生存)和改革的路徑依賴。

從這种制度大背景看朱鎔基的政治生涯,他至多是這個沒落制度的有意而無力的補天者,甚至就是又一個”成功”的犧牲品,其未來的歷史地位,將遠不如胡耀邦和趙紫陽這樣的”失敗”的犧牲者。引渡賴昌興的僵局就更加意味深長:作為朱鎔基式承諾的象征性事件,賴昌興案所標志的,非但不是一諾千金的總理信用或政府信譽,反而標志著鐵碗人物的無可奈何的失敗。曾几何時,朱鎔基為了顯示反腐敗的決心,發誓一定要將中國頭號走私案的主犯賴昌興引渡回國,讓其接受審判,甚至不惜動用國家財政和許諾不殺。但,言猶在耳的承諾,到今天也已經黯然失色。朱鎔基即將無奈地告別政壇,而賴昌興仍然逍遙在大洋彼岸。朱鎔基之敗,非個人的品格和能力之累,而是獨裁制度之罪。

原載3月12日BBC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海外媒體評中國人大與朱鎔基報告
中國大陸國務院機構調整為二十八部委
大陸深滬股市下跌
【紀元專欄】傅國湧:青天一去兮不復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