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兩岸生產力成長傲全球

標籤:

【大紀元3月21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日專電)根據經濟評議會的研究,一九九○到二○○○這十年,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生產力各成長百分之五點四和百分之五,在亞洲只有緬甸(百分之五)和南韓(百分之四點五)差堪比擬,全球也只有波蘭的百分之五點二可相提並論。

這期間,全球勞動生產力平均成長百分之一點七,美國成長百分之一點九,歐盟成長百分之一點六,日本成長百分之一點一,日本和南韓(OECD新成員)除外的亞洲成長百分之四點二,拉丁美洲成長百分之一點二,非洲負成長百分之零點一,中東成長百分之零點六。

台灣的生產力在九零年代前半成長百分之五點二,一九九五到二○○○年降為百分之四點七,也就是降低了百分之零點五,顯示台灣的經濟發展陷入瓶頸。

評議會經濟研究主任麥嘉卿不但注意全球的經濟發展趨勢,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也有獨到的研究。

他說,這十年間,中國大陸的平均國民所得從一千八百五十八美元倍增為三千三百一十三美元,中國的經濟規模如今超越日本,生產力的成長確實大有貢獻,也構成「轉型經濟」裡面「很有意思」的案例。

剛從大陸考察回國的麥嘉卿認為中國大陸發展經濟最「聰明」的一招是放權給地方,讓地方政府競相吸引外資,藉外資的經驗改善企業管理。他把這種策略稱為「根據市場原理的中央釋權」,可說是一種「聯邦結構的重組」。

他說,大陸經濟發展成功的另一政策動力是民營化。不過,他也指出,失業率高漲是大陸發展的一大隱憂。(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違反美出口法 中石油分公司遭罰1450萬美元
胡塞襲擊引發連鎖反應 亞洲港口陷擁堵
618購物節銷售下降 中國零售業前景黯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