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湾首座考古博物馆见证史前文化

自由时报记者康俐雯报导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4月11日讯】历经多年筹画,耗资三亿八千万元的北台湾第一座考古博物馆“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将于四月二十四日正式对外开放,届时“重返十三行常设展”、“一个屋檐下:马来西亚沙劳越伊班族特展”与“念恋老八里特展”也将同时开展。

十三行博物馆的成立,起因于民国七十八年“抢救十三行遗址”事件,当时政府计划兴建八里污水处理厂,厂址即位于遗址所在地上。经考古学者大力呼吁抢救遗址,获得社会大众热烈回响,因而促成保留部分遗址面积,指定为国家二级古迹,并在民国八十一年经行政院核定由台北县政府负责筹设十三行博物馆,以保存及展示十三行遗址出土文物,并于八十九年动土。

研究显示,十三行遗址距今大约一千八百至五百年前,十三行文化在台湾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十三行人是台湾唯一有炼铁技术的史前居民,出土物除有大量自制陶器、石器与铁器外,也可见台湾其他族群的陶制品,从地址位置分布及陶器行事风格相似来看,十三行人可能与平埔族中的凯达格兰族关系最为密切。此外,铜铃、铜钱、青铜刀柄、玉器与玻璃珠等,则可能是来自中国、南洋地区的“交易品”,显示当时对外交通及贸易相当发达。

当初之所以将其命名为“十三行”是因遗址所在地,也就是台北县八里乡顶罟村的别名为“十三行庄”,相传清朝有多达十三家行郊(商家)在此经商而被称为“十三行”。馆藏中最重要的即属《人面陶罐》,表情丰富的人面造型充分显示史前居民精湛的制陶技术,此作品为墓葬出土文物,推测可能是宗教用途。

馆长林明美以“沧海桑田”形容十三行博物馆一路从无至有的兴建过程,不但将馆舍周围铁皮屋工厂、砂石场等迁移,也请邻居台塑与污水处理厂美化建物景观,此外,初期因馆舍未落成,也面临博物馆书店及餐厅委外流标的难处,今年初在分开招标后顺利找到承包商。馆内规划学习体验室等互动教育推广机制,展示空间也都以互动与重建实体空间规划为主,搭配淡水与八里渡轮等交通观光动线,十三行博物馆希望能够吸引民众前来体验史前文化与人类遗址的奥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奇特的旅游新趋势:搭机时什么事都不做
专家推荐搭机前吃这种水果 让飞行更舒适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飞机乘客登机时 空服员有哪些事要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