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翔:工程主義

萬翔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7日訊】極權社會的一個特點是熱衷於搞一個又一個的「宏偉工程」,如萬里長城、金字塔、大運河等,無一不是在高度極權的體制創造的傑作。在一個長期存在的極權體制下,規模龐大的工程往往連綿不斷,並與極權政權相伴始終。「工程」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各種有形的工程,如基礎建設工程或獻禮工程等。另一種是無形的工程,如肅反運動或所謂思想改造運動等。流行過的各式各樣的「工程」,過去一個時期也叫「運動」,如政治運動、經濟運動、文化運動等。在有極權傳統的國家,無論是工程還是運動,都是在權力驅動之下所發生的大規模的社會行為,而極權主體則是各式各樣工程的「總工程師」或「總設計師」。

權力是社會的第一影響力量,同時也是各種「宏偉工程」的最根本的驅動力量。極權主體之所以熱衷於搞「工程」,大致有以下三種原因。

(一)工程是極權主體實現權威訴求的道具

   權力的生命在於它需要不斷被釋放而且不能停止其運動。權力
   主體權力釋放得越直接、越徹底,它從中所獲得的快感體驗也
   越強烈。有權力就必須要訴求其權力,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極
   權主體,更具有實現自己權威訴求的強烈衝動。權力首先表現
   為一種能量或力量。極權主體如果僅以人際控制來訴求自我的
   力量或能量,有時就顯得太「小兒科」,還不足以從權力釋放
   中獲得生命的巔峰體驗。權威的訴求不僅要見之於「人」,還
   要見之於「物」,也就是通過各種移山倒海、改天換地的宏偉
   工程,使「主體力量」通過「物」被對象化。這種被對象化的
   物,則成為它實現其權威訴求的道具。各種各樣的「物」,亦
   即各種「工程」,往往在外觀上表現出宏偉、莊嚴、氣勢磅礡
   的審美特點。這些特點與極權主體的精神氣質,往往具有內在
   的一致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與權力的精神氣質具有內在的
   一致性。與其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不如說「建築是凝固
   的權力」。各種莊嚴神聖的工程成為極權主體神聖不可侵犯權
   力的象徵。

(二)工程可以為極權主體帶來權力的展場效應

   權力的釋放和權威的訴求都要求有其受眾。受眾越多,權力體
   驗越深刻,權威感也越強。一般情況下,極權主體所能直接控
   制的下級是有限的,即權力的直接作用對象很有限。極權主體
   擁有無限的權力,但權力的直接作用對象卻極其有限,為了彌
   補這一缺陷,使權力釋放極大化,通過搞大規模的工程,使絕
   大多數社會成員都被裹挾進權力的「系統工程」裡,工程成為
   它盡權力表演的舞台,而觀眾則是數量龐大的民眾。各種工程
   在民眾的熱烈擁護和積極響應中,極權主體的權力表演達到了
   山呼海應的效果。

(三)搞一些宏偉工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極權體制的合法性

   由於極權是工程的根本驅動力量,所以很多工程的上馬,往往
   反映了極權主體的個人需要和喜好,並不具備很多的實質功能
   和民生意義,但也不排除有很多工程在創造就業、擴大內需、
   服務民生方面能起到重大作用。這也使許多工程的上馬師出有
   名。通過工程,它炫耀自己的政績和英明決策以及為民服務的
   宗旨,並以此換來民眾對極權體制的認可,增強其執政的合法
   性。儘管由於極權體制的固有缺陷,即使是這樣一些工程,很
   多在最後也變成了富官工程或豆腐渣工程,因為極權體制下,
   權力主體的極端權力訴求,往往導致政府和政府官員的行為過
   剩,並最終導致工程的低效和不可遏制的腐敗。此外,社會的
   重大工程還能轉移民眾對政治過程的注意力,減少民眾對一些
   敏感政治事件的關注度,減少極權體制所承受到的、來自民眾
   的不斷增大的壓力,同時釋放在極權體制下不斷堆積的社會焦
   慮和社會能量,緩和社會緊張情緒。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一些
   重大工程又起到了社會的「減壓閥」的作用。

所以,工程成為極權主體手中的一張牌,並能依自己的需要而發牌。工程不再僅僅是工程,而是超越了工程的原始本真的意義,變成了工程主義。

──原載《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偉國:缺乏統一性的中國法制
劉青:网絡科技不會獨厚權威
命運的迷霧﹕鄧小平的八字(上)
孫文廣:反戰者成了薩達姆的希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