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辛:中央電視台在美伊戰爭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劉辛(大陸)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3日訊】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在9.11發生後有那麼多中國人為之幸災樂禍,那末當你收看了中央電視臺關於伊拉克戰爭的報道後,你就會找到答案了。這裡是我每天對照觀看西方和中國中央電視臺的之後隨手作的紀錄。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在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過去不可想像的事都成了現實。這次伊拉克戰爭,英美聯軍允許幾百記者——包括中國記者——隨軍採訪,使世界各國人民有可能得到最及時最可靠的消息。然而,高技術本身並不保證我們看到的都是真實的。許多人對中央電視臺關於伊拉克戰爭的報道頻頻稱道,讚揚他們一反常態地對戰爭進行即時追蹤報道,觀眾看到的往往是外國新聞媒體的電視畫面,加上中文的“同聲翻譯”。這難道還會有假嗎?

一.中央電視臺出品的新聞

讓我們先來看看開戰以來中央電視臺的一些報道:

27日央視報道:英美聯軍的轟炸自開戰以來,共造成4000平民傷亡。這是世界上除了穆斯林媒體外的獨家報道。

28日,英國政府的首批人道救援物資,經過艱難的航行包括美軍的掃雷,澳大利亞軍人出色的海面以下的清理作業,勝利抵達伊拉克的南部港口城市烏姆卡斯爾。各大電視臺都有泊在碼頭的貨輪從全景到近景以及船內貨物的鏡頭,可央視剪出的是一幅碼頭多於貨輪且只有半個船舷的4秒鐘畫面。更惡劣的是在解說詞中刪掉了英國,只說人道救援物資抵達港口。

27日,約旦的第一批人道物資在運往巴格達的途中受阻的畫面,經央視的剪接,鏡頭未改,解說詞改為:伊拉克政府的救援物資運往各省。

28日,央視報道:伊拉克政府的救援物資在沒有武力保護的狀態下,不斷送往各地(言外之意是很可能遭到聯軍的伏擊)。然後主持人又問他們的佳賓,“聯軍搗毀巴士拉的糧庫,斷水斷電,其用意是否是想將巴士拉困死,使伊拉克軍隊不戰而降?”

27日以來,各大電視臺相繼播放了大量民眾歡迎聯軍的鏡頭——伊拉克民??向聯軍士兵招手,伸大拇指,和聯軍士兵握手,請士兵喝茶等。央視壓下了全部鏡頭,至今一次都沒有播出。科威特的第一批救援物資在聯軍掩護下到達伊南部小鎮,場面異常熱烈,聯軍向民眾分發食品,與民眾交談。這些鏡頭,央視當時沒有播出,三天後播出時在前面接上的畫面是兩輛國際紅十字會的汽車。解說詞改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救援物資到達伊拉克”。

29日,來自於埃及,利比亞,敘利亞,黎巴嫩等穆斯林國家的穆斯林極端主義分子,經約旦進入伊拉克,參加他們所謂的聖戰。央視的報道則是,20萬在約旦生活的伊拉克青年中的7000人毅然回國參加保衛祖國的戰鬥。

那些身著自殺性攻擊者服裝的恐怖主義隊伍,反復出現在央視的畫面上,解說詞是:大批青年準備以生命保衛祖國。不知聽了哪位“專家”的建議,後來將自殺性攻擊這個恐怖主義的專用語改成了同歸於盡的攻擊,以避與恐怖主義同流合污之嫌。

29日,央視報道:戰爭開始十天以來,伊拉克軍民共擊落英美聯軍的飛機15架,64輛坦克,35輛裝甲車,130枚巡航導彈。英美聯軍共造成6000平民傷亡。這又是世界上除了穆斯林媒體外的獨家報道。在滾動的字幕欄中一上午至少出現過40次(這天是周末)。

31日,央視報道:英美聯軍的B52轟炸機對伊拉克北部XX地,進行了地毯式轟炸,炸彈全部落入了一個小鎮。但當記者採訪一受傷的壯漢時,壯漢說:我們已經有一人死亡。

還有:“英國某報刊說,據政府一重要人士說。如果戰爭繼續下去,英國將要把派往伊拉克的兵力減少到5000人。”

“西班牙政府說,如果戰爭繼續下去,他決不會再往伊拉克派一兵一卒。”

不知道西班牙什麼時候派過一兵一卒。

“以色列軍隊正在開往伊拉克”(31日報道)

“美國航母上的士兵,由於思鄉心切,普遍厭戰,情緒非常低落,有三人企圖跳海,一人跳海成功,但回家的要求仍未被批准。”

節目告一段落時,主持人會說:這是中央電視臺編譯報道的。正是這個“編譯報道”體現了該台的立場、觀點和“水平”。他們的編輯班子,每天在全世界的報紙上,搜索出一條條反美言論,絕不放過任何一條對聯軍戰事不利的隻言片語。然後將這些“集錦”拿到數億中國人面前,不厭其煩地播放。我們中國人有句話叫做“謊言重復十遍就是真理”,這些沒有舉行過割禮的假穆斯林(找不到更好的稱呼)正是創造性地繼承著共產黨幾十年不斷堅持,總結和發展的這一經驗,在“據XX報道”,“據目擊者說”,“據不完全統計”,“未經證實”等這些似乎不必為其報道負責的掩護下,對伊拉克戰爭雙方傾注著他們全部的恨與“愛”。

像以上誇大美軍困境,醜化美軍形象的報道,每天有幾十上百個。太多了免不了出差子。像“美軍由於補給線過長,造成前方物資短缺,士兵已經開始和平民分享食物”,這位主持人說漏了嘴。他想誇大美軍的困境,可是稍一分析,就會得出有利美軍的結論:誰的食品分給誰?美軍的食品分給百姓,說明美軍的人道主義,百姓的食品分給美軍說明百姓歡迎美軍。

當看到美軍士兵背的背包時,一位電視臺請來的“專家”嘲笑說:這哪像打現代化戰爭,跟搬家似的。另一稍有見識的“專家”說,別小看那個背包,那裏面還有雷達,能和衛星聯繫。要是飛行員的包,裏面還有金條呢。本人不曾聽說過這背包裏的金條,從這些“專家”不會讚揚美國政府的邏輯來看,恐怕這是真的。飛行員跳傘後如若被抓,用這根金條可以買條活路。美國政府是多麼愛護他們的士兵啊!中國的飛行員恐怕沒有這個命,中國的金條還不夠貪官污吏拿到國外買豪宅呢。

二.薩達姆的中國高參

除了新聞報道以外,中央電視臺還聘請一些專家,包括軍事專家和國際問題專家,對戰局和政治經濟形勢進行評論。專家陣容頗為可觀,不時有所更換。討論的問題從國際反美浪潮的高漲到遊擊戰的戰略戰術,以及薩達姆要如何如何才能以弱勝強,出奇制勝。其殷切而充滿激情的振振之詞頗具感染力。我們幾位元一起看電視的朋友不約而同地認為薩達姆的作戰參謀部其實就在這兒!不知薩達姆本人是否看中央電視臺的節目。如果他看得向我們一樣頻繁,可能會多打一些勝仗。有些“高參”欲在這場戰爭中為薩達姆政權建功立業的滿腔熱情溢於言表。

當美國士兵被俘虜,被野蠻屠殺的照片在某些電視臺播放後,美方指責伊拉克違法日內瓦戰俘公約。主持人與各位“參謀”對此有一次討論。一位“參謀”說:我參加過關于日內瓦戰俘公約的國際會議,我瞭解日內瓦戰俘公約的內容,戰俘公約對是否可以刊登戰俘照片沒有規定。不管有沒有規定,請問這位“參謀”當你在電視上看到戰俘的肢體時(本人有幸未看到這些照片),你覺得好受嗎?你也是名軍人(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麼當你在戰場上抓到俘虜時,你也會這樣對待他們嗎?或者反過來,一旦你成為戰俘時,你希望你的肢體照片也讓你的老婆和孩子去仔細閱讀嗎?

29日,伊拉克發射了一枚“蠶式”導彈(有中國製造的電路版),導彈落在了離科威特最有名的購物中心只有十幾米的海濱。就這一問題,央視主持人向“中國參謀部”的幾位“參謀”問到:伊拉克的這次攻擊意味著什麼?一“參謀”答到:導彈的精度不夠,沒有擊中目標。但其意義是,第一,給敵人在心理上造成威脅,第二,說明伊拉克的導彈裝備還在運轉,沒有被敵人打垮。接著另一“參謀”在對伊拉克導彈使用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批評,指出導彈的使用應該是,幾發或幾十發齊射……

我將中國的這些所謂的軍事家形容為“薩達姆的中國參謀部”,實在是恰如其分。他們對未中目標感到遺憾,可導彈攻擊的目標是什麼呢?我想中國製造的電路板,其質量一定不會太次,精度誤差也不會差得太遠。那麼,他們所說的目標不就是那座科威特最大的綜合購物中心嗎?在購物中心,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市民購物,看電影,電影院已在攻擊中遭到了破壞。“參謀”還說,伊拉克人自造的導彈精度太低,真是一語道破天機,言外之意是,要是原裝的中國造,就會百發百中。看到購物中心裏的人群了嗎?讓我們感謝伊拉克那些低能的工程師吧!

如果說全世界99%的反戰人士的內心是善良的,那末那些毫無人性的,視生命如草芥卻將自己裝扮成和平主義者的那個1%中,就有幾位天天在央視的演播室裏搖唇鼓舌。

三.愛誰?恨誰?

中央電視臺的傾向性是十分明顯的。但是,起勁地煽動反美情緒並不說明他們熱愛伊拉克人民。28日,在巴格達市區一處人口密集的市場遭飛彈集中,造成十幾人死亡。央視的主持人對此做報道時,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痛心。相反,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得出,那是在極力掩飾著喜悅。當然了,這是他們久尋不至的場面,是他們正在編撰著的“新世紀的地道戰”這部專題片的極好素材。因為從開始攻擊到那次市場爆炸,整個巴格達僅有一位平民死亡。巴格達市民街照逛,球照看。設在約旦的難民營沒有一個巴格達人,有的只是外籍勞工。對此央視是這麼報道的:“隨著英美聯軍對巴格達愈來愈多猛烈的轟炸,巴格達的基礎設施如電廠水廠都遭到了破壞。但是巴格達市民並沒有被嚇倒,他們都選擇了留下來,不肯離開家園。”誰見過如此無恥的煽惑?其實,道理再簡單不過–市民頭上沒有炸彈。民眾遲遲沒有離去不是因為不怕炸彈,而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是轟炸的對像。

從央視和那些所謂專家的如獲至寶的興奮,我敢斷定,這枚炸彈是薩達姆一夥人幹的,因為他們都需要這個場面,而薩達姆這個當代最狠毒的獨裁者,到底還是比他的“中國參謀部”的幾位守株待兔的書生來得厲害–放了一顆炸彈。這很符合他一貫的作為。

薩達姆政權盼著自己的國民死于英美聯軍的轟炸,以便激起伊拉克人民對英美聯軍的仇恨及國際輿論對美國的譴責。央視主持人及那些中國“參謀”也在期待著大批伊拉克民眾被炸,從而找到證據,以證明美國的野蠻、美國的口是心非、美國的霸權主義。而美國政府卻不能等到第二次9.11發生,等到民眾再次死於恐怖主義,以找到更充分的攻打伊拉克的理由。相比之下,誰善誰惡,誰優誰劣,一目了然。

自開戰以來,在央視關於伊拉克戰爭報道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大明星”——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這位央視編輯們心中的英雄,是在薩達姆生死不詳時,被委以重任的。薩哈夫在國家電視臺上竭盡編造,誇大民??的傷亡和伊拉克軍民的戰績,欺騙世界輿論和本國人民。這並不奇怪,因為他是薩達姆的幫兇。可央視居然每天不斷反復播出他的那些沒人理會的下等宣傳,如“英美聯軍昨晚再次轟炸了巴格達的住宅區,造成數百名平民傷亡。在死傷的中,多數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在巴格達南部,我們的軍隊和人民對英美聯軍的進攻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戰鬥非常激烈。在戰鬥中共擊毀聯軍的坦克三輛,成功地攔截了五枚巡航導彈。擊落聯軍的直升機二架,飛行員當場被擊斃。”每天不斷重復著同樣的謊言,不過變換幾個數位而已。這些從來就沒人信的臨死前的譫語,經翻譯,再把“我們”換成“伊拉克”就成了央視所謂的即時追蹤報道的核心內容,主持人每天數十遍地重復著,螢幕下面的滾動字幕更是像電腦出現閉環那樣一刻不停地、抽瘋似地在為薩達姆招魂。這讓人不禁要問,這是中國的央視四台還是伊拉克央視四台?

四.警惕精心培育的仇恨情緒

薩達姆是一邪惡的暴君,一個殘酷的獨裁者,這是支援這場戰爭和反對這場戰爭的人們的共識。該不該用武力去取締像薩達姆這種邪惡政權?是這個問題將全世界的人們分成了兩部分——支援戰爭的和反對戰爭的(不包括穆斯林國家)。其中法國人的反戰遊行是最浩大的,可是當戰爭已經打起來的時候,在他們當中,覺得英美聯軍應該儘快打贏這場戰爭的人占大多數(31日的民意測驗結果)。中國不是穆斯林國家,中國人和薩達姆沒有宗教感情上的聯繫,中國的民眾的反戰情緒和全世界(不包括穆斯林國家)人們的反戰情緒是一致的。我接到過一個電話,是一位朋友的孩子打來的,她說:邪惡政權多了,中國政府還不夠邪惡,怎麼著,打中國嗎?千萬別打,還是讓我們湊合著活兩天吧。這種認識在中國頗有代表性。

生活在美國的伊拉克人對戰爭態度如何,一些組織對這些人進行了民意調查。結果是90%以上的人支援戰爭。在戰爭開始以前,只有很少的人敢於在電視上露面,因為他們都有親屬在伊拉克。91海灣戰爭之後,支援過美國的伊拉克人,對美軍表示過歡迎的人,甚至對美軍招過手的人都相繼遭到了屠殺。今天,電視上播出了一位伊拉克的成年人,在填完了答卷後對記者激動地說:“我們都知道薩達姆是邪惡的,但我們不願看到美國士兵為我們死,那是我們的國家,我們是伊拉克人,我們應該站在最前線”。然後他們紛紛登記在冊,一旦政府需要,立即開赴前線。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不管這是不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但我想這是個做人的問題。我們常說,誰夠哥們,誰不夠意思,誰不是東西,而判斷的依據未必與你個人的利益有關。

91年海灣戰爭一開始,一家出版社正好剛剛出了一本《薩達姆傳》,我當時讀了這本書,書中將薩達姆描寫成了一位民族英雄,一個倍受人民愛戴的領袖。後來隨著網上資訊的傳播,我才知道那絕不是事實。但這本書已經造成了影響,已經煽惑了不少人。今天電視臺所起的煽動作用比起那本書來要大得多了。薩達姆的末日到了(我認為他已經死了),儘管這個政府在做最後的掙扎,慫恿一些人去進行自殺攻擊,抓住任何一個能扛得動槍的人去當擋箭牌,用全體巴格達的市民當人質,這都挽救不了他們滅亡的命運。

請允許我——一個也曾被煽起過仇恨美國人但今天醒悟過來的人,在此奉勸那些已經被人煽惑起來仇恨的和又在煽惑別人仇恨的主持人們,還有那些好稱軍事學家和研究世界問題的專家們:

悠著點兒,在確保你的公寓和汽車不被拿走的前提下,說點兒實話。

記住,所有的仇恨都是從窮指向富的,留點兒神吧!

讀者推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地下錢莊每年洗錢達兩千億元
中國將減少駐伊非急需人員
央視今年有10部大戲 姜文要塑造「陳賡大將」
趙亮:從洗腦的“勝利”看宣傳的無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