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評議:世界大國在伊拉克的利益糾葛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8日訊】本次節目采訪了來自香港的國際政治學專家黃先生。他主要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去看待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石油爭霸戰”?在世界諸強當中,英國、俄羅斯和美國的石油自給率最高,其中美國還要進口部分石油(20%),但在進口數額里,從伊拉克進口的石油在2001年只占8%;2002年起,伊拉克石油的份額已下降到1%,實在無足挂齒。

不過,美國攻伊卻又難与石油資源的控制撇清關系。伊拉克石油蘊藏資源原來已高踞世界第二;前年伊拉克与俄國合作勘探出蘊藏巨大的新油田,旋即引起外間一波投資熱,素与薩達姆關系親睦的俄國在伊拉克投入了300億美元,法國投入了100億美元,中國也投入50億美元;而薩達姆獨拒美英兩國。先不論美國是否眼紅伊拉克的石油,單說薩達姆如此狂人,卻控制著极可能攀升至世界第一的石油資源,美國也是不能袖手坐視的。

布什總統在開戰之初,一再申明美國對伊拉克石油和領土并無不軌圖謀,一切資源將掌握在未來的民主伊拉克手里。如此鄭重的聲明,也不太可能摻假,美國的确不會壟斷伊拉克石油,以背上”新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的惡名。

至于中國,早在1996年就晉身為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去年中國石油進口額達7000万吨,未來3到5年將超過日本,高踞世界第二。石油輸入左右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這點絕非虛言。中國一直想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去年兩度試圖參与對俄國油田和輸油管道的投資開發,卻功虧一簣。俄國出于种种考慮,宁愿多賣軍火給中國賺取外匯,而不愿強鄰染指自己的石油。所以,中東石油仍是中國經濟的血脈。

中國和伊拉克關系遜于俄國,卻強于美英很多。早在1980年開始的兩伊八年戰爭時,中國就曾向兩邊輸出設備、物資和軍火,其中賣給伊拉克的軍火高達數十億美元,僅次于蘇聯而尤在法國之上;況且無論軍用民用合同,中方均允許伊拉克”延期付款”。若再加上91年海灣戰爭伊拉克的欠帳,至今中方仍有14億美元欠款未能收回,而中國政府對因伊拉克拖延還債而無法依期償還銀行貸款本息的國內企業,給予”不加息,不罰息,不停貸”优惠政策。

但薩達姆十分難纏,他既劣跡斑斑又遭受國際制裁,無論俄、法、中諸國對伊拉克的投資,都前途難卜。試看實例:自1982年至1991年,中國建筑工程公司、中國橋路、中國土木、中港等等8家大型國企,已在伊拉克承包各种工程。1991年海灣戰爭,中方人員緊急撤离,設備被伊方強行”征用”,戰后聯合國成立戰爭賠償委員會裁決,伊拉克便將所有提出索償的外國公司列入”黑名單”,中國多家公司全部上榜。其中僅中建公司善用”關系學”,走伊拉克副總統的后門,才得以繼續在伊拉克包攬工程。現在伊方仍拖欠中方十几年前的14億美元欠款,和近億元的戰爭賠償。

有鑒于此,僅為中國利益著想,薩達姆下野和伊拉克民主化,毫無坏處。民主伊拉克控制的石油价格,童叟無欺,中國美國歐盟一視同仁。1991年海灣戰爭多國聯軍解放科威特,美國并沒有控制科國的石油,科威特情急時許諾對外國開放石油投資,至今食言,也未見美國去逼其兌現。此際伊拉克戰爭正酣,薩達姆倒台指日可待,將來便可以看到另一場經濟戰爭,它的戰線組合是很奇特的,今日反對對伊動武的法德俄中四國,對伊拉克石油投資的欲望都比美國英國大得多,這就是伊拉克戰爭的怪兀之處。(九鼎)

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傳薩達姆父子正與核心幕僚討論出亡時遭炸
美軍出動B1轟炸機轟炸薩達姆碉堡行宮
傳薩達姆父子是在一家餐館被炸
安南:戰後巴格達政府需聯合國賦予合法地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