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斯病的爆發﹑防治及其社會影響

非所有接觸薩斯病毒人都會發病 兒童比例小

----新唐人電視臺和大紀元時報聯合召開研討會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魏泳新澤西報道/自今年3月份“薩斯病”自中國大陸傳播到香港、台灣直至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後﹐兩岸三地甚至全世界華人的生活受到明顯衝擊。近期“薩斯病”疫情開始減緩,但似乎一切尚未結束﹐世界衛生組織甚至認為疫情有可能進入另一危險階段。新唐人電視臺和大紀元時報6月8日(星期日)在普林斯頓大學舉辦了一場題為“薩斯病的爆發﹑防治及其社會影響”專題研討會﹐為新州各界從醫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方面深入分析薩斯病的爆發﹑防治及其社會影響﹐同時為與會者提供了積極有效的防治資訊。

圖片説明(上圖)﹕ 演講嘉賓合影﹐ (自右向左)楊景端﹐陳玉明﹐林培瑞﹐何清濂﹐徐建超和新唐人電視臺主持人安娜。攝影:大紀元記者魏泳。

研討會上﹐五位特邀演講人包括耶魯大學附屬醫院徐建超醫生、新州健康與老年服務局醫學主任Christina Tan (陳玉明)女士、費城托馬斯-杰佛遜大學附屬醫院楊景端醫生、普林斯頓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林培瑞(Perry Link) 教授、中國大陸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他們就“薩斯病”議題發表了他們各自獨特的觀點。他們的演講不僅吸引了新州華人積極參與﹐新州有影響的英文媒體TV Channel 12 和 The Times 均派出記者進行了現場報道﹐加上有非華裔觀眾的參加﹐使得原本以中文研討的會議臨時增加了英文翻譯。


徐建超﹕薩斯感染人群差異大 原因值得探討

徐建超醫生所在的耶魯大學曾在艾滋病病毒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薩斯病毒與艾滋病病毒同屬一類病毒。徐建超醫生身處臨床和科研一線﹐“薩斯病”爆發以來﹐及時跟蹤此一病疫的流行和診療發展。

徐醫生回顧了薩斯病的流行過程﹐介紹了目前明確的“薩斯病”致病原冠狀病毒的特點及導致病人死亡的機理。徐醫生認為目前世界各地展開的“薩斯病”疫苗研究短期內並不能對防治“薩斯病”起效。目前唯一真正有效的措施還是隔離傳染原。

徐醫生在演講中還探討了一個有趣現象﹐及並非所有接觸薩斯病毒的人都會發病﹐兒童得“薩斯病”的比例也很小。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尚不明了。幾種可能性包括這些人缺乏一些受體而不會對“薩斯病”反應﹐或是感染後症狀不明顯等等。

陳玉明﹕美國健康當局積極應對

陳玉明女士 (Christina Tan) 代表新州健康與老年服務局參加了研討會並發表了有關新州健康機構如何積極應對“薩斯病”等傳染病的措施。

陳玉明說﹐儘管“薩斯病”在美國沒有形成大面積的流行﹐但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對此十分重視。“薩斯病”在其它國家流行一開始﹐新州健康與老年服務局已經成立了一個相關應急中心﹐訓練了有關人員來應答公眾的詢問﹐並與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和新州有關醫療機構密切配合。

儘管現在一些國家“薩斯病”疫情開始減緩﹐陳玉明建議公眾仍保持一定程度的警覺﹐如有必要﹐可打熱線電話咨詢﹕609-588-7500。也可及時訪問有關網站﹕www.cdc.gov。

楊景端﹕增強自身免疫力是防治“薩斯”的有效措施

楊景端醫生是托馬斯-杰佛遜大學附屬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出生于中國大陸的中醫世家﹐他就“薩斯病和精神與身體的交互作用”為題作了演講。

楊醫生深入分析了“薩斯病”爆發後社會公眾產生的焦慮緊張情緒和舒解辦法。而這種焦慮緊張情緒本身又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失調。他建議在目前尚無有效防治“薩斯病”的情況下﹐人們應及時得到準確的的資訊﹐減少壓力﹐積極提高自身免疫力。由於楊醫生對中西醫均頗有研究﹐加上他對修煉打坐的體會﹐他向與會者推薦此方法來增強免疫力防治薩斯等傳染病。

林培瑞﹕對薩斯的恐慌是非理性

林培瑞教授是普林斯頓大學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以流利的中文發表了他對“薩斯病”流行期間一些社會和中國政治現象的審視。

他首先指出﹐人們對“薩斯病”表現出來的普遍恐慌是非理性的。事實上﹐世界上每年有許多人死于其它傳染病、車禍等。以中國大陸為例﹐每年自殺身亡的人數達到300萬。目前世界範圍死于“薩斯病”的人數尚不足800人﹐但公眾出現普遍的恐慌。原因是“薩斯病”為一種新的疾病﹐人們對它不了解。中國政府一開始對媒體高度控制﹐刻意掩蓋真相﹐也是人們產生恐慌的原因之一。

林教授認為“薩斯病”事件不會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利”﹐不會從根本上促進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和民主改革。

何清漣﹕ 中國政府缺乏誠信和責任感

中國大陸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主要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1999年,何清漣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亞洲之星」。 同年被《三聯生活周刊》列舉為中國的「25位時代人物」。何清漣演講的題目為“從SARS 事件看中國政府的公共管理危機”。

何清漣從中國政府控制媒體﹐刻意掩蓋薩斯真相為例﹐深入剖析了共產黨政府長期以來的新聞封鎖制度。指出中國政府控制下的媒體從來就是報喜不報憂﹐嘗試如實報道的一些媒體如“南方周末”等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儘管政府宣布﹐憲法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但中國大陸近20年來制定的許多法律實際上都是為了控制媒體﹐限制言論自由的。

何清漣還分析了“薩斯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她認為﹐評價“薩斯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要看其長期效應。雖然已經簽約的外資可能不會撤資﹐但今年外國“聖誕節”期間的大量訂單已流入週邊國家。長期效應尚難預料。

聽眾還與何女士探討了中國政府如何利用“薩斯病”危機打擊異己﹐抓捕異議人士和法輪功人士的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職棒  天使太空人博覽會等隊獲勝
中國內地可疑的群體發熱事件
亞洲時報:防民之口甚於防炎
中國不會汲取薩斯教訓 輿論控制難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