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當年搞學運現在搞文藝王丹、貝嶺當詩人 顏柯夫定居台灣從事美術設計

人氣 34
標籤:

【大紀元6月5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昨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十四週年,雖然相隔甚遠,但是不少身處其中的學生,今日都成為藝文人,透過文字或圖像,隱藏或淡忘當年六四種種,也有繼續選擇以文字作為推倒極權的工具,持續不懈。

 六四天安門主要學運領袖之一王丹,去年已經將作家身分與詩人身分一同扛上,這樣的新身分對王丹來說,遠比民運人士的稱呼更讓他自在。王丹曾經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關於六四的事,我已經被問過很多萬次。」他描述自己在六四事件裡面「其實只是遇到了一個大浪,突然被打到浪花之上。」王丹說他並不是完完全全那麼政治的一個人。他認為自己只是太熱愛自由,這份熱愛使他以反抗的姿態切入政治,也讓他在文學當中充份享受自己。

 不過昨天王丹在美國舊金山,參與一項「六四」紀念活動時表示,中共十四年來,在政治改革上依舊原地踏步,顯示中共當局仍然不願意「放手」。王丹說這十四年來,大陸當局在經濟、社會自由、人權等各方面,都有進步,唯獨在「政治改革」上,還是原地踏步,他呼籲世界各國要勇於向中共當局施壓,千萬不要怕得罪。

 當年在六四天安門學運當中,負責繪製抗爭海報的顏柯夫,現正定居台灣,目前是國內電腦時尚雜誌《@Live》的美術總監。十年前被聯合國秘密安排定居台灣,顏柯夫在台灣拿到身分證,並以自身的美術專長在台北謀生,對於六四種種,新婚一年的他一點都不想再提起,「六四都已經過了這麼久,現在再提,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對於當年中國的封閉,顏柯夫並不願意多提,不過最近他重拾閱讀《激情尼采》,他說當年在中國聽過尼采,但是不知道,也找不到尼采的書,「現在在台灣,有機會就要閱讀。」

 六四事件之後流亡美國的貝嶺,目前已經是知名詩人,今年他曾經應台北國際書展之邀來台,他說「大陸自在,但不自由;美國自由,但不自在,只有在台灣,可以感覺到自由又自在的氣息。」貝嶺原名叫黃貝嶺,父母親都在大學教書,他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之前已經抵達美國念書,由於支持民主自由,貝嶺自此都無法回到中國,要見父母親,也只能等到父母親到美國看他。三年前貝嶺回到中國定居,卻又因為出版地下刊物《傾向》雜誌,被中國當局監禁並驅逐出境,至今仍無法回到中國。「六四」讓貝嶺的反骨有了硬挺的機會,也堅定了貝嶺以文字推倒共產極權的不二信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什麼是鳥擊? 飛行員應該如何處理?
飛機乘客登機時 空服員有哪些事要做?
為什麼很多航空公司禁止飛行員留鬍鬚?
旅遊專家:郵輪旅行必帶這12件物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