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SARS系列報導─公共衛生篇

面對病毒應落實公共衛生教育及凝聚公民意識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七日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疫情逐漸獲得控制,面對後SARS時代,疫情的結束只是一個開始。對於傳染病的防治,各界已有共識,這是「管理問題」,如何透過公共衛生教育,以及凝聚公民意識,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減少疫情發生機會,是亟待各界正視的重要課題。

一場SARS疫情把民眾的生活徹底打亂,受到衝擊的不僅是人們的健康、生活、經濟,甚至還有心理層面上的打擊。在和平醫院爆發疫情之前,任誰都想不到,當初仍遠在中國大陸、香港出現的疫情,既然會在短時間內就侵襲台灣,且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事實上,台灣近幾年來不是沒經過大規模的傳染病疫情,在一九九八年,腸病毒七十一型在台灣造成大流行,估計有一百多萬人罹病,造成四百零五名嚴重病例、七十八人死亡;更早一點則發生在一九八二年,當年小兒麻痺流行,導致一千多名兒童肢體殘障。

同樣都是傳染病疫情,新加坡政府在面臨SARS威脅時,拿出的是鐵腕手段,他們主張的是,對抗這種流行病「不是醫療問題,而是管理問題」。二度進駐封院後的和平醫院擔任指揮官的前市府衛生局長葉金川也認同這種說法,如果大家都落實相關規定,就不會再爆發大流行。

既然對抗流行病的公共衛生課題是管理問題,那麼,政府、民眾做好準備了嗎?

和平醫院四月二十三日爆發院內集體感染,四月二十四日封院,相關單位也立即宣布與院內人員接觸者必須居家隔離十四天。但隔了幾天,即出現母親為和平醫院護士的建中蕭姓學生違反規定外出補習的案例,百餘名學生受到牽連,也必須接受居家隔離,擔心害怕了十多天。

類似違反隔離規定的案例,建中學生只是冰山一角,政府發布居家隔離規定後,有更多的隔離者拒不配合,甚至少數醫療人員也帶頭違規,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浪費的人力、物力不知凡幾。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北市一名國中校長直截了當地說,這是缺乏公民意識,以及欠缺良好的公共衛生教育所致。

眾所皆知,日本是個愛乾淨的國家,而多數日本人的愛乾淨是建立在公德心的觀念之上。在台灣除了機車族,對大多數人來說,口罩並非日常生活用品,感冒的日本人,戴上口罩很平常,這個動作是為了保護他人,人人都了解保護他人的觀念,形成了一個很堅強的公共衛生保護網。因此,同樣是亞洲國家,日本至今仍能以零感染自豪。

反觀台灣,為了防治SARS,各環保單位最近開始加強取締民眾隨地吐痰,就顯得「被動、消極」,如果民眾的公共衛生觀念不加強,抓吐痰會是「抓不勝抓」,效果十分有限。

公共衛生的觀念沒有落實,加上公民意識缺乏,也使得台灣在面臨這次SARS疫情顯得措手不及。再舉日本為例,當台灣一位疑似感染SARS的醫師到日本旅遊事件爆發後,當地政府機關以及民眾幾乎是總動員盡可能地避免造成國民的感染,事後證明虛驚一場後,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當鄰近的中國大陸、香港陸續傳出嚴重疫情後,台灣民眾的警覺性有多高,對這個議題有多關注,到底做了多少準備,這些問題都可從國內爆發疫情,民眾顯露出的慌張與無助,一一檢視。

危機就是轉機。SARS讓許多人開始思索公共衛生應從教育著手,台北市永吉國中從疫情爆發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抗SARS學習之旅,校方不但自行編寫了書面文宣,配合各項課程製作學習單,在學校網頁上也有SARS專題,每天更新,告訴家長學校做了什麼措施,甚至舉行SARS大會考,讓學生更了解SARS,以及如何防治。

永吉國中校長徐月娥說,面臨這種迫切的病毒危機,大家應用知識代替恐慌,而這些知識就需靠平常的教育來累積。

她表示,平常叫大家勤洗手、生病戴口罩可能被誤以為是找麻煩,利用這次機會,可以好好落實這些基礎的公共衛生教育,一方面也提醒大家應多多關注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公共議題。面對病毒隨時隱藏在身旁的後SARS時代,落實公共衛生與凝聚公民意識,似乎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何落實,除了透過教育改善,還必須有包括政策等各個層面配合,值得各界正視。

相關新聞
電視專輯: 席卷全球的SARS風暴(上集)
董建華拒絕承諾不吃野味
SARS影響中國二百多萬大學畢業生出路
台灣今向WHO申請解除旅遊警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