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界丑闻只是深层问题的表象

标签:

【大纪元7月2日讯】大纪元译自6月30日法新社报导/ 中国接连出现的贷款丑闻连同官方对过热银行信贷的遏止行动又一次凸现出其银行系统脆弱的财政状况。

分析家们指出,中国的银行业庞大不灵且腐败。尽管中国努力实行更为严格的风险控制,银行业却一直被足以导致大多数金融机构倒闭的不良管理和钜额贷款负荷所困扰。

史坦普评级机构说,“虽然国家调控部门和银行自身正努力改善该行业的方方面面,但银行业仍然是资产质量劣,利润回报低,资本核算率低,只有在调控监督方面可以说有所进步”。该机构说,“问题是银行能否在不可避免的经济萧条来临之前,来得及将其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

尽管调控部门的目标显然是将银行进行清理并将之纳入到国际标准的轨道上,但是最近一系列的震动金融界的丑闻显示出银行系统的问题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在共产党的统治下,挪用资金和发放不良贷款早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官方虽矢言要改善金融控制,降低坏债水平,但这一过程也许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

“一种文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新的一代人需要一级一级地晋升到高位才可以实施新的制度” ,史坦普评级机构的金融服务部主任雷恩·臧对法新社说。

最近,涉及中国两家国有银行的价值数亿美元的钜额诈骗案被披露于世。资产位居中国金融界第三的中国建设银行有八个分行被发现于1998和1999年间发放过价值10亿元人民币(1.25亿美元〕的欺诈性贷款。而调查发现中国农业开发银行曾将1.1亿美元的贷款发放给了一家用此贷款炒股票的公司。

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房地产大亨周正毅案。此案引发了对中国银行违章信贷的大规模调查。这一令人难堪的丑闻已迫使上海当局回顾检查两年来所有的房地产交易。

与此同时,北京有迹象表明将命令银行收回借给房地产开发商的21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以使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

对这一行动,分析家们表示赞同。但他们同时指出,这样对房地产贷款和消费贷款资金的骤然截流将殃及银行本来就有名无实的利润,因为银行依靠这类贷款作为新的收入来源,在过去的两年里这类贷款占所有新发放贷款的20%。

“短期看来,银行将受到损失,经受由可能出现的房地产危机所造成的痛楚,导致坏债增加,利润减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英建峰(音译)说。

根据官方数位,到4月底为止,中国各银行贷出的房地产贷款总额为18,360亿元人民币,其中9,000亿为房地产开发商所贷,其他为个人购房者所贷。

目前官方公认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5%,中国计划到2005年将之降低到15%,但是这一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专家估计,中国的不良贷款可占到所有贷款机构账面贷款总额的50%以上,即介于3,000亿至5,000亿美元之间,也即中国2002年预估国内生产毛额13,000亿美元的40%。

“如果中国的银行选择不将贷款损失上报而是将其通过时间来消化掉的话,他们将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把不良贷款率调整到5%这一可管理的水平上”,史坦普评级机构说。

仅仅在五年以前,政府曾向机能失调的银行系统注入330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国家财政部建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了价值14,000亿元人民币的亏本出售资产。

现在,银行很可能再一次需要政府注入资金才能摆脱困境。中国银行系统的先天不足影响着投资者对它的信心。中国计议中的为从根本上理顺银行系统而将其投放证券交易市场的核心计划也因此受挫。

国家资讯部的方卫东(音译)说,“国内银行的坏债水平居高不下,我们担心它们如果以这样的状况在香港上市,将会给证券市场带来沉重打击”。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