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提高銀行準備金比率

標籤:

【大紀元8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華盛頓8月25日報導) 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9月21號起把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比率調高至百分之7。有關專家認為這是中國政府鞏固金融系統、防止通貨膨脹、保持人民幣穩定的一個舉措。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9月21號起把存款準備金提高一個百分點,從百分之6 調高至百分之7。調整的範圍包括國有銀行、商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有關外資金融機構等。不過農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除外,它們仍然只需要有百分之6的準備金。

*防範金融風險 準備金是緩衝*

中國當局為什麼要調高銀行準備金的比率呢?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教授李海濤說,提高準備金比率是世界各國中央銀行所使用的一個重要手段,目的是防範金融風險。他說,美國央行嚴格監察全國銀行和金融機構是否按規定遵守存款準備金的比率。他說:“美國聯儲局在全國十幾個地區設立分行,這些分行負責監察那一地區所有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情況,定期檢查它們的帳目,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抵消負債。這是一項金融紀律,銀行必須遵守。如果銀行沒有足夠的準備金,就等於沒有一個緩衝,金融風險就會加大。”

*凍結1千5百億 控制貨幣發行量*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表示,出台這項政策措施旨在防止貨幣信貸總量增長過快,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貨幣和金融環境。中國央行調高一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比率,就意味著凍結中國商業銀行1千5百億元資金,使這麼大的一筆錢無法流入社會。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系教授徐滇慶說,調高準備金比率是各國中央銀行控制貨幣發行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他指出,中國在過去兩年裡貨幣發行增長量過快,形成通貨膨脹的隱憂。“貨幣(增長速度)在2002年上漲了百分之18。2003年前半年,貨幣增長量增速是百分之22。貨幣大量湧向社會,給社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

*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說,中國銀行的舉措凸顯了中國金融監管人員關注過多的資金正在一些關鍵的經濟領域引發通貨膨脹的問題。中國央行的這一舉措實際上就是在調高利率,在發放房屋貸款方面給商業銀行敗一敗火,也能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降溫。

徐滇慶教授說,鑑於中國目前的放貸局勢,需要提高準備金的比率。他說:“2002年放款的速度增加得太快了,貸款總額迅速上升了1萬9千億。這麼大幅度的貸款使得人們有些擔憂。如果說把貸款貸給中小企業,那麼對於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經濟增長率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把貸款貸給國有企業和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這對創造就業,增加國民生產並不一定產生直接的作用。因此限制貨幣發行量顯然是一項必要的政策。”

*熱錢滾滾入中國,期待升值賺差價*

美國財長斯諾和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以及歐洲和日本的官員近來紛紛呼籲中國提高人民幣幣值。雖然中國官員再三表示要保持人民幣的穩定,但是仍然有大量美元湧入中國,希望在人民幣升值之際賺上一筆。

徐滇慶教授說,大量熱錢的湧入給人民幣匯率增添了壓力。“在今年前半年,湧向中國的外幣折合有500個億的美金。這使得人民幣的外匯儲備量迅速上升到3500億左右,顯然增加的速度太快。這主要是很多人預期人民幣會升值,所以把美元用各種方法帶進中國,換成人民幣。”

因此徐滇慶教授認為,中國央行目前調高存款準備金比率是一項正確的舉措,對中國的儲戶和經濟都不會造成過大的影響,同時能減緩貨幣發行量的增長,降低通貨膨脹的壓力,也能讓投資人減少盲目性。

*調高準備金比率的作用和局限*

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說,中國央行這次調高準備金比率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息,那就是中國擁有吸納外匯、同時又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工具。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調整準備金比率的作用有限,它既不能有效糾正中國金融系統資源的調配不當,也不能確保中國不再重複過去20年來所經歷的一熱就收、一收就死的經濟周期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救援組織呼籲停止供應辛巴威糧食援助
快訊﹕中銀香港副總裁柯文雅暫時休假
北京三銀行職員非法拆借三億元貸款被判刑
股市回溫 外幣投資型定存買氣消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