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軼事系列故事:搞垮日本

草庵居士

人氣 1
標籤:

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人經濟起飛,大量商品涌入美國,日本國內的經濟也是突飛猛進,日本產品充斥美國市場。日本汽車在那時也是以低价位經濟車的姿態攻入美國。到了八十年代,日本貨脫胎換骨,一改低价產品,竟將產品提高到高檔商品之列。這時候,台灣和韓國的產品又充斥美國市場,直致目前的中國大陸廉价商品左右美國人民生活。

在八十年代,美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到日本的咄咄逼人的架式,日本人突然經濟發展,國內泡沫已經出現。但仍不警覺,在美國經濟政策的誘導,日元大肆進入美國市場。日本人居住在島國,地少人多。所以,在經濟發展后,土地价格飛漲,同樣台灣也是如此。但美國地廣人稀,發展潛力很大。所以,日本人到美國后就憑日本發財經驗,大肆購買美國物業。我銀團現在擁有的大樓在當時被日本人用了近四億美元買了下來。經營了十多年,結果在1997年底支持不住了,以九千多万美元賣給我銀團。日本人經營不善的原因很簡單: 在日本人的眼睛里,當他強大的時候一切都不在話下,當他們以高价賣下美國大樓時,日本國內的報紙會高調發表新聞,作為增強國力和勢力強大的標本。并盲目地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已經發展到了世界第一,完全有能力管理好這座大樓。實際上,美國的企業已經看到了產業轉移是發展的必經階段,就如同,生產企業從歐洲轉移到美洲,又從美洲轉移到亞洲,最后轉移到中國一樣,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看到日本人气勢洶洶扑向美國,嘴上大講日本如何厲害,實際上自己在私下笑的合不攏嘴,美國的企業早已將精力轉到了高、科技產業。況且,在美國是一個以汽車為主體的國家,上班的距离并不象日本人在日本那樣重要。你買了我的老樓,我可以拿賺到利潤去在好的地方再建一棟更好的大樓。結果,日本人買了樓后,卻沒有客人租用,原來的客戶都搬到新樓房去了。加上日本人不喜歡雇佣當地人,完全以日本派來的干部充任中、高級干部,結果做事不能符合美國人的觀念,聲譽越來越差,客戶越來越少。沉重的負擔讓它緩不過气來,最后不得不低价出售變現以求解脫。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人醒悟到上了美國經濟學家的一個大當,于是連忙將工厂設到美國,吸取美國經驗在美國本土生產產品。很快日本人的產品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漸從大眾市場進入到高檔市場,開始將抵檔產品時市場讓位給台灣和韓國,侵占意大利和德國高檔商品的市場。進入美國市場要有信用,日本人就將价格壓低,一時間,日本產品成了低价高檔的代名詞。但美國的稅收很嚴格,日本人在美國市場价格被人為壓低,而美國人工費又高。如果在被美國政府征收高稅收,日本公司豈不是白玩。結果日本人憑著小聰明,玩起了另類手法。將零件在日本生產,報高進口价格,將利潤留在日本,充分利用日本本土的出口优惠政策。這樣一來,既可以在美國強占美國市場,造成美國制造的假像,又有利潤,逃避美國稅收。

面對這樣狡猾的逃稅對手,美國人馬上就進行了研究。美國國稅局以日本几家大公司為基本,一下就鎖定了丰田,尼桑,本田等大汽車公司,包括索尼,松下,東芝均不放過。開展了長達三年的秘密調查。等調查報告出來之后,在美國個大報紙公開。然后由几家大公司選出代表控告日本公司。但日本人也是精明透底,在帳目上完全按照美國標准進行,讓你無話可說。這時,美國政府使出了撒手簡,由國會議員提議,設立國內法律。規定:“在美國開辦的企業,一律要服從美國法律,美國政府對其有怀疑或有人控告他時,政府有權利調查并調閱其總公司的帳目。否則將違反美國法律,美國政府有權禁止其在美國營業,并沒收其在美國的財產”。這一法律經歷了二年多的辯論,終于得到了立法。

日本人一見,馬上該變方式,向美國政府輸誠。日本人怎么能看著被美國人引誘而來的數千億美元被美國政府沒收,又怎么能放棄美國這樣大的市場。于是一邊輸誠,一邊求救于日本政府,另又組織几家大公司起訴美國政府。但法律就是法律。美國人既然已經將日本人几十年賺取的資金投入到了美國,又怎么能放虎歸山。日本人經過一年的法律抗爭,最后不得不將日本總公司的數十年的帳目拿到美國讓美國人查帳并補交稅款。

九十年代中期,日本人和美國人的經濟之戰總算告一段落,日本的泡沫經濟一落千丈。相反,美國經濟日趨繁榮。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旅美軼事系列故事:飛來的橫財
旅美軼事系列故事:溫柔地殺死它
旅美軼事系列故事:選舉總統
旅美軼事系列故事:詐騙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