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亂收費2千億 中小學成“十大暴利行業”

標籤:

【大紀元9月4日訊】大紀元綜合外電報道/大陸教育亂收費現象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了,制止教育亂收費的通知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查處力度也一年比一年大,但情況卻愈演愈烈。今年8月,大陸政府刮起整頓風暴,要好好整頓教育亂收費問題。一位浙江省教育廳官員表示:今年治理亂收費成功与否就看八九月。但是有教育專家認為,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而不能靠每年春秋兩季搞運動來實現,亂收費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不可能在今年解決。

据《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數据顯示,教育收費問題已連續3年成為全國价格投訴頭號熱點,2002年全國共立案查處价格違法案件6.5万件,查處違法金額5億元,其中教育亂收費行為近2万件,占立案查處總數的29.6%。8月2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今年上半年价格舉報熱點問題,教育亂收費仍高居榜眼。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一份抽查結果,過去5年共查出全國中小學亂收費15億元;而一些權威教育專家認為,“該數据過于保守了,現在有的一個城市學校亂收費都能達到上億。” 据一些教育專家保守測算,十年來教育亂收費總額超過2000億元。

* 亂收費五花八門﹐中小學入選“十大暴利行業”

在教育部上月底公布的8起亂收費案例中可以看到,亂收費的項目可謂五花八門:捐款、補課費、贊助費、复習費、集資費、搭車收取農業費、危房改造費等,無所不有。而在這些亂收費中,又以擇校費最為嚴重,相比于動輒几千几万甚至上十万元的擇校費。

2002年秋季開學以來,江西省上栗縣金山中學以補課和早晚輔導需發放教師勞務費為由,要求初三學生家長“捐款”3.82万元;還以“住宿班”為名,要求部分家長“捐款”1.7万元。

2003年春季開學前,湖北省咸宁市崇陽縣政府決定對縣城所在地天城鎮各中小學在校生每人收取集資費100元和籌資費90元,共272.18万元。

2003年秋季開學前,河南省鶴壁市第十七中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由,向部分初一新生收取補課費600元,共106人,計6.36万元。

2002年10月,上海市普陀區江宁學校(體制改革校)在小學入學招生階段收取部分擇校生贊助費139.2万元。

招收擇校生的現象普在很多地區遍存在。為了讓孩子進入重點學校,家長們往往要花費高昂代价。 南昌的一位家長說:“入學捐款四五万元不過是‘毛毛雨’,就是捐上10万元、20万元的也大有人在。為了找關系,我又另外請客送禮,花了近3万元來疏通關系。”

南京一家調查公司披露,中小學入選“十大暴利行業”,報告更進一步披露“擇校費”并沒有上繳財政,其分流狀況除了用于學校基礎建設、物品采購外,相當一部分以回扣、賄賂等形式到了某些個人手中,真正用于教師福利實際上很少。

* 教育亂收費為何屢禁不止?

全國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譚曉玉博士說,治理亂收費問題的關鍵是要從制度上解決,司法必須介入這個問題。在每年春秋兩季搞運動只是治標不治本,有很多學校甚至掌握了打擊的周期,風頭緊時規規矩矩,風頭一過,照樣變相收費。

根据上海市教科院提供的數据,去年全國查處的各种違規收費中,地方政府行為占34.61%,學校自身行為占49.74%,社會有關部門向學校亂攤派和搭車收費占15.65%。這也影響了對于這個領域的監管与執法。“由于行政部門与學校有千絲万縷的利益關系,所以三令五申,卻仍有令不行,頻頻出現頂風違紀亂收費現象。”譚曉玉說,“因此,不能只出台限費等措施,這治標不治本,必須盡快探討怎樣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并依法辦事。”

也有專家認為,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根源之一,是各級政府對教育投資嚴重不足。政府投入遠遠不足以維持學校的日常運作。例如:經濟發達的浙江省去年全年教育經費支出308.64万元,其中95.95%用于人頭費開支,公用經費主要靠學校自籌解決。學校自身經費困難,就要允許學校“多渠道籌資”;讓學校自籌資金,卻沒有完善、規范的籌資机制和有效的監督机制,亂收費就不可避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京市調查發現中小學教育屬暴利行業
中國教育系列報導(1):大學畢業就業難
“學費殺人”悲劇不斷 中國"教育產業化"爭議難息
當代中國民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