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母愛為大愛

人氣 1

【大紀元9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

 「我看盡社會百態,但我從不氣餒。」吳璧妃說,她在懷第二胎時自費做了全套產檢,醫師也一再保證沒問題,但還是意外地生下了患有海洋性貧血的兒子杜羿進,一心想當個平凡媽媽的吳璧妃,從此帶著愛子挑戰命運。

 海洋性貧血又稱為「地中海型貧血」,主要是因為最早的病例是在地中海地區被發現而命名。吳璧妃說,她是在懷第一胎到醫院產檢時,無意間看到自己的病歷上有「地中海型貧血」字樣,幾度追問醫師都叫她放心,所幸生下大兒子一切健康。

 等到懷第二胎時,她特別小心,到某醫學中心進行多次產前檢查,結果都沒問題,為求謹慎她又到另一家大醫院檢查,懷孕五個月時,有醫師建議她抽臍帶血檢驗,但在原來那位醫師一再保證沒問題下,她生下了重三千九百公克、看似健康的杜羿進,沒想到三個月後孩子就發病了。

 回想起這段往事,人稱「杜媽媽」的吳璧妃在氣憤之餘,最感到不忍的還是讓孩子來世上受苦了。而為了解孩子的病,吳璧妃經常挑燈夜戰到天亮,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之後又自己寫狀子打醫療官司,為孩子向醫院討公道。

 就在吳璧妃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平時替她照顧羿進的保母突然罹患肝癌,三個月後病逝,傷心欲絕的吳璧妃抱著孩子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覺得馬路變成海浪起伏不定,眼前的景物一陣天旋地轉,她已無力承擔坍塌的世界。

 母愛的力量,又將她拉回現實生活,孩子要輸血、打排鐵劑,羿進鬧脾氣的時候,她們夫妻就把孩子五花大綁,由先生替孩子打針,有時連續扎了二十多針還打不進去,吳璧妃急得打罵老公,「你不會輕一點」,一邊哄孩子,一邊陪著流淚。

 回想起這段往事,吳璧妃感嘆地說,目前台灣約有兩百萬名海洋性貧血帶因者,她和老公婚前並不知道彼此都是帶因者,有些夫妻因不知情生下海洋性貧血病童而鬧離婚者不在少數,她強調:「如果沒有老公的支持,我捱不到今天。」

 雖然原先為吳璧妃產檢的醫師最後坦承自己診斷失誤,但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吳璧妃的這場醫療官司還是以和解收場,但是這個特殊個案卻成了醫學院的教材之一,讓醫界重視產前精確篩檢的重要性。

 吳璧妃在八十一年與十多名病友家屬聯名向衛生署遞交陳情書,請求把海洋性貧血列入孕婦產前檢查的必要篩檢項目,終獲衛生署將此疾病列入健保產前健檢的指定項目中,但吳璧妃為病患奔走的腳步未曾因此停歇。

 為了讓海洋性貧血病患和家屬有敞開心胸、彼此交流的機會,她與多位熱心的病患家屬、社工員和醫護人員,在八十三年創立了中華民國海洋性貧血協會,並親自到台灣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對病童家屬講述自身經歷,先後成立了中部和南部的病友聯誼會,幫助病友與家屬擺脫自我禁錮的枷鎖。

 健保開辦後,海洋性貧血也列入罕見疾病,有了健保給付醫療費用的保障。

 成立協會後的第一年,吳璧妃與病友家屬爭取到英國參加海洋性貧血世界總會舉辦的活動,當他們發現有國外病友活到三、四十歲,還有人順利結婚生子,有些家長驚覺「原來孩子們可以活得這麼『好』」,不禁掩面留下歡喜的眼淚,國外病友見狀後對她說:「回去之後,把陽光帶進台灣病友的心中吧」。

 到英國「取經」之後,吳璧妃深刻體會到建立患者自信心的重要,返台後立刻著手籌畫病友的心理輔導工作,為了孩子的就學問題,吳璧妃又考進羿進就讀的國小擔任代課老師,以便就近照顧,但此時的吳璧妃並不快樂。

 為了替孩子爭取就醫和就學權,鎮日積極奔走的吳璧妃因壓力太大罹患憂鬱症,靠著定期服藥治療才逐漸痊癒,直到近兩年來,她才能以較平靜的心態回首來時路。

 吳璧妃說:「如果孩子的心裡沒有愛,要他怎麼過一輩子?」在父母和醫護人員的愛心照護下,羿進已經是個國中生,也學會自己打針,有空還會參加劇團演出。而杜媽媽則在小學擔任閩南語教學工作,她會持續關懷海洋性貧血家庭,也希望日後不要再有海洋性貧血寶寶來世上受苦。
~關懷海洋性貧血病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食天堂】鮮蝦春捲做法~酥脆好吃!
【一簞食】玫瑰豆腐乳煎雞
【一簞食】鑄鐵鍋脆皮比司吉
無麵粉香蕉巧克力迷你鬆餅 早餐或點心兩相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