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傳統藝術節 鼓吹樂藝陣齊現

標籤:

【大紀元9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台灣民間迎神廟會陣頭及北管排場演出的鼓吹樂,已成為傳統民俗藝術的一部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將於十月四日至十二日舉辦「2003亞太傳統藝術節」,以「鼓吹/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題,由台灣本土藝術深具代表性的「鼓吹樂」延伸至亞太地區的傳統藝術,邀請韓國、印度、西藏、泰國等地不同風格的鼓吹音樂團體,透過一系列的展演、音樂講座、及工作坊活動來探討「鼓吹樂」的源流發展,體驗台灣「在地」與「國際」間的關係。

 傳藝中心指出,鼓吹樂起源於漢代的軍樂「鼓吹」,多使用在宴饗與儀仗場合,後流傳到民間成為流行的吹場音樂,可分為以嗩吶為主的「鼓吹樂」及以管子為主的「吹歌樂」,台灣則以前者為普遍,常見於民間迎神廟會及婚喪喜慶中,以大吹、嗩吶、海笛及鑼鼓為基礎。事實上,廣義的「鼓吹樂」及樂器(嗩吶、哨角、鼓等)也散見於亞洲各地、中東、巴爾幹半島、及北非地區,透露出台灣的鼓吹樂與世界音樂間的源流關係。

 「2003亞太傳統藝術節」即以「鼓吹樂」作為延伸至亞太地區傳統藝術的線軸,「亞太鼓吹音樂大觀」邀請古波斯地區的烏茲別克、橫跨歐亞的土耳其、東北亞的韓國、南亞的印度與西藏、東南亞的泰國、及台灣本地具代表性的鼓吹音樂團體共同演出。

 從中亞絲路王國的軍樂團、到鄂圖曼帝國流傳下來的儀仗軍樂、高麗王朝的宮廷儀仗武寧曲到民間吹打樂、印度民間喜慶音樂、藏傳佛教的儀式樂、到台灣北管排場、客家八音及廟會陣頭,一覽亞太地區不同風格與功能的鼓吹樂面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友友和卡瑞拉斯十月陸續來台演出
『古代音樂』 幽蘭綠水 聲清韻古
馬友友和卡列拉斯票房長紅
《羅密歐与朱麗葉》 現代音樂包裝古典愛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