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改革表決在即 英國各界論戰激烈

標籤:

【大紀元1月25日訊】(大紀元駐歐洲記者秦川綜合報導)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伊拉克戰爭一直是英國政界爭議的主要話題。但最近這一階段﹐大學學費卻成了最引人注意的焦點。為解決英格蘭各大學的財政虧空﹐提高教研質量﹐政府建議從2006年起允許英格蘭各大學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和課程差異向學生徵收每年不超過3000英鎊的學費。英國議會即將於1月27日就此問題進行表決﹐而布萊爾首相也將面臨相當嚴峻的考驗。

大學經費短缺 政府擬改革學費制度

英倫三島﹐彈丸之地﹐卻出了不少世界聞名的高等學府。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倫敦經濟學院﹑國王學院… …可謂星光璀璨﹐在全球學子的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但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英國的大學教育及科研出現了財政危機﹐有很大的資金缺口﹐至今已達100億英鎊以上。這與美國豐厚的教育科研經費相比﹐已形成重大落差。長此以往﹐英國的教育難免會失去其競爭力。

英國的高等教育需要資金來維持有效運作,普遍認爲改革是唯一的出路。目前,政府承擔了大學生3/4的教育費用,每位大學生每年所交的學費只有1000多鎊。大多數英國大學支持提高學費,因爲他們認為這是獲得資金的唯一來源。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和辯論﹐英國政府於1月8日公布了大學學費改革方案。政府建議,英格蘭各大學將可以從2006年起自行確定不同課程的學費,最高不得超過每年3000英鎊。英國首相布萊爾表示,調漲大學學費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新增的資源可讓各大學提供更多入學機會,這對於英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學費畢業後償還 貧困生獲豐厚補貼

教育改革的計劃引起了英國社會一場幾乎全民參與的論戰。一些人擔心﹐學費漲價會導致英國出現美國長春藤聯盟之類的只有富人才上得起的精英學校。學生組織則認為這將使學生的財務負擔雪上加霜。

但是﹐英國政府建議的學費改革實際上是相當溫和的﹐決不同於中國大陸學費躥昇﹐造成農村子弟難以就讀大學的情況。學生並不需要在就讀期間繳納學費。學生入學時,政府先向學校預付學費,學生畢業後才逐步將費用償還給政府。而且﹐畢業生只有在年薪超過15000英鎊時才開始償還學費,年償還額僅為工資超額部分的9%。經測算﹐對一個年薪18000鎊的畢業生來說﹐每週只需要支付相當於兩杯啤酒的價錢。而且,學生在畢業25年後還未能償還的學費將一筆勾銷。對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來説,他們可以得到最高每年2125英鎊的學習和生活補貼。

各界反響不一 工黨內部分裂

但是,這個溫和的改革方案還是受到了來自朝野多方的嚴峻挑戰。反對派首先認為,各校的學費標準不應有差別,而由學校自己制定學費額將會導致富人上好大學,窮人上差大學。此外,工黨的許多左翼議員認為,像教育這類關係到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事業理應由社會的總體稅收來支持。

針對這種論點﹐布萊爾政府認為,英國的大學要想保持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就必須保證足夠的資金,而單純依靠總體稅收已經無法做到這一點。政府還說,一個大學生在畢業後的收入比非大學生的收入要高得多,理所當然地應當為自己的大學教育支付部分費用。

民意測驗的結果也很不相同。左派《衛報》的讀者調查中﹐60%的人直覺地反對這計劃。而立場偏右的《泰晤士報》則說,該報的民意測驗顯示﹐該計劃得到了公眾的強烈支持。事實上﹐這場關於學費的爭執確實集中反應了以布萊爾為代表的「新工黨」與工黨內部傳統左派勢力之間的衝突。人們普遍認為,英國首相布萊爾目前正面臨著他上台以來最大的黨內反叛威脅。他自己也承認,對法案的表決事關他本人的權威。

議會表決接近 布萊爾前途難料

布萊爾政府在努力游說議員的同時,也在積極爭取普通民眾的支持。1月19日晚,BBC英國廣播公司電視二台特別播出了布萊爾同民眾代表就學費問題舉行的一次對話討論。布萊爾對席閒的學生、家長及教育界人士表示,由大學畢業生而非納稅人來承擔部分教學經費是公平的。布萊爾說,他試圖平衡交稅大眾和學生的利益。BBC中文網評論說﹐這是一次非常公開、平等和民主的討論。人們從總體上感覺到,布萊爾在討論中為學費改革所作的辯護是有說服力的。

但是﹐由於工黨內部分裂﹐議會表決的前景很不樂觀。右派的保守黨也表示他們將在下院表決時反對該法案。該黨提出了更激進的方案﹐主張大學私有化的美國式方案。如果布萊爾的計劃遭到國會否決,這將會是布萊爾執政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挫敗。同時﹐1月28日﹐赫頓勛爵將公布英國政府武器顧問凱利博士之死的調查報告﹐這項調查結果對工黨政府亦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許多評論人士認為,布萊爾面臨的這兩項考驗將決定他是否還能繼續擔任英國首相職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聯邦教育法案督促學生教師共同達到標準
義大利十萬學生家長和老師自發走上頭抗議教改
日本國立大學重研究私立大學偏教育
消息:川普若當選將繼續與日韓強化三邊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