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火星大探險系列專題五之三:火星探測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6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記者李盛雯報導)經過7個月將近5億公里的長途飛行,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測車精神號幾天前終於降落在火星的古塞夫隕石坑,它的姊妹車機會號則預定25號在火星另一側的子午高原登陸。

這次成功的火星任務,讓人類有機會對這個自古以來充滿神秘氣息的紅色星球有更多了解,而傳送回一張又一張火星照片的,就是集人類科技智慧大成的火星探測車。今天火星大探險系列專題的主角,就是這兩輛重量大約一百八十公斤、像個高爾夫球車大小的火星探測車。

NASA是利用去年火星大接近時,分別在6月和7月將「精神號」與「機會號」先後送上太空,在浩瀚的宇宙中,一輛小小的探測車想要順利登陸火星,相當不容易。也難怪NASA的專家會形容,這就像從巴黎把高爾夫球一竿打進東京的球洞那麼困難。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館長邱國光形容精神號著陸的過程,像是流星般的衝到火星上,然後像汽球似的彈跳前進。

事實上,精神號在登陸前的15分鐘,以時速2萬公里的速度衝進火星大氣層,在高速摩擦時,防護壁表面溫度4分鐘內迅速增加到攝氏1400度,利用防護罩的摩擦減速之後,載送精神號的登陸艙在登陸前的最後2分鐘,也就是火星表面8500公尺高的地方,張開降落傘,20秒後拋棄防護罩,張開保護氣囊,逆推火箭在登陸前倒數6秒啟動,降落傘繩在僅僅距離地面15公尺的地方切斷,而由氣囊保護著的精神號,就以一分鐘三公分,1公里15次的彈跳動作,成功登陸火星。

邱國光說明,由於訊號傳輸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如果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看到精神號的前面正好有一個要命的大石頭,而想要從地球上控制它轉彎,那已經是二十分鐘後的事了。根據估計,美國發射這兩部探測車到火星,大約花了8億美元,如果機會號也像精神號一樣順利登陸,將是美國第五號成功登上火星的探測器。

為了滿足大家對火星的好奇心,國家地理頻道將在1月11號晚上9點,播出一個小時特別節目「火星大探險」,報導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這次的火星探勘任務,看看火星上究竟有沒有我們想像的火星人,以及精神號一月四號的從汽囊中彈跳到火星表面的精采著陸過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