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憂鬱症患者治療六週 病情可明顯改善

人氣 54
標籤:

【大紀元10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惠珍台北10日電)精神科醫師今天指出,憂鬱症患者就像「心理的感冒」,輕度患者可能自行痊癒,但較嚴重者就需吃藥治療,四分之三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後,六週內會有明顯改善,因此,每天開導不如早點帶患者就醫。

北投國軍醫院身心科醫師黃信得今天在台灣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主辦「走出生命憂谷-青少年憂鬱症」研討會中指出,防治憂鬱症有幾個錯誤想法,其中之一就是只一再勸當事人「想開一點就好」,但當事人缺乏動力與情感,主因是生理性的,而憂鬱症患者就像是「心理的感冒」,較度的感冒患者,多喝水多休息就會好,但如果成為肺炎,像是重度憂鬱症,就需向醫生求助接受治療。

他還表示,若改變負面思考,需要指導和學習,這是需要訓練的;至於接受藥物治療改變,需要一週以上,若服用百憂解,需要三週以上,因為一個疾病的形成是慢慢演變的,因此療效也是慢慢好轉。

黃信得強調,四分之三的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後,六週內會有明顯改善,因此,與其每天開導患者,不如早點帶他就醫。

第二個錯誤想法,就是憂鬱症患者不吃藥也會好,因為這類藥會上癮且副作用大,輕度憂鬱症雖可能自行痊癒,但嚴重個案若不就醫吃藥,可能會導致患者自殺的嚴重後果;同時不要將安眠藥視為洪水猛獸,新一代安眠藥和抗憂鬱藥物不會有成癮性,且對服用劑量,醫生也都會注意。

第三個錯誤想法,就是認為看精神科表示失敗,甚至有些教徒會認為這表示未盡心靠主,但事實上,看精神科是正確的,這和血壓高或血糖高找醫療協助是一樣的,且服藥是治療身體疾病,與信心無關;另外,信仰是使人得到自由,而不是負擔。

黃信得進一步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是愛滋病、癌症和憂鬱症;壓力所能引發的問題,不是只有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等,英國每年花費約二億英鎊用於防治因壓力所產生的疾病,因此不要一直工作而導致壓力不斷增加,就如同一首歌,若沒有休止符,就會變成噪音。

相關新聞
走出憂鬱  迎向陽光
專家呼籲應明確警告 抗憂鬱藥可能引發自殺
教師問卷調查 7成9:教育政策讓下一代不快樂
余世存:我所知道的汪丁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