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肺癌早期診斷準確度提高晚期病患存活延長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13日電)許多人聞肺癌而色變,因為難以早期發現,晚期治療棘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現今診斷的敏感度及準確度,已可讓早期病患現形,至於晚期病患的治療也出現契機,許多化學新藥已能為四成以上的晚期病患爭取一年以上的存活,即使無法治瘱,也可減輕病程中的許多痛苦。

日劇「白色巨塔」應觀眾要求捲土重來,醫界影迷觀賞的重點很多,像是劇中財前五郎教授無法切除的末期肺癌,最近就成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外科醫師間的熱門話題。

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施志勳有點擔心的說,財前五郎被營造成悲劇英雄,似乎肺癌註定是不可抗拒的惡疾,然而現實生活中,力克肺癌的病例所在多有,而且治療成效每年都在進步。

施志勳指出,近年來,肺癌屢居國內十大惡性腫瘤死亡原因首位,每年有將近七千名肺癌患者。大致來說,目前肺癌的早期治療並沒有太大問題,譬如該院最近六年來的第一期肺癌手術結果,就有五年後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的成績;和「白色巨塔」六十年代的背景比起來,現在的病人顯然幸福多了。

比較麻煩的是如何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施志勳說,早期肺癌沒有一定症狀,通常要透過定期的胸部X光篩檢,或是自覺呼吸系統異常及時就醫時,才能制敵機先。而自覺異樣的情況,多半是慢性咳嗽以及痰中帶血。胸腔界因此認為,一般年過四十者須每年照一次胸部X光,高危險群則應更密切追蹤,這些人包括菸不離手的癮君子,以及經常暴露在油煙灰塵中的工作人員,像是廚師、小吃攤販等。

一旦X光片中出現可疑陰影,現今診斷的敏感度及準確度,絕對可以做到勿枉勿縱。施志勳說,以醫院組成的合作團隊來說,胸腔內外科、腫瘤治療科、放射診斷科、核子醫學科及麻醉科醫師,已經聯手讓多例早期肺癌病患現形。無論是經氣管腫瘤細胞穿刺、經胸壁超音波導引穿刺、胸腔內視鏡手術的積極檢查法,或者透過3D立體斷層影像重組、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檢查,甚至動用先進的正子斷層掃瞄PET檢查,都能提供術前的精確評估,進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以往令人束手無策的晚期肺癌,現在也出現轉圜契機。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夏德樁說,許多化學新藥已能為晚期病患爭取一年以上的存活,而且就算不能治癒,也可以減輕病程中的許多痛苦。國內大多數的肺癌病患,都不是在第一時間就發現罹病,因此化療的進步,實為病患福音。夏德樁指出,更令人振奮的是,術前的輔助性化療,可以縮小腫瘤,進而提高完全切除的比例,同時也有利於殲滅遠端的微小轉移,儘可能去除了術後復發的隱憂。白色巨塔裡的肺癌陰影,醫界正努力驅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