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經濟成長趨緩 台灣應激勵內需

標籤:

【大紀元10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15日電)美國大選進入決戰時刻,台灣經濟學者指出,觀察候選人布希與凱利陸續提出的政策,很難分辨何者勝選對台灣有利,但較肯定的是,無論誰入主白宮,2005年起美國經濟成長趨緩,依賴對美出口的台灣要有所警覺,應提出更多激勵內需導向的策略,以緩和景氣可能中輟。

據最新統計,截至今年 9月30日止,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為413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兼寶華綜合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由於美國新政府必須修補常年債務融通經濟成長所帶來的經濟失衡,11月大選後無論誰入主白宮,2005年起美國經濟成長將趨緩,年成長率約3%左右。

梁國源表示,在美國未來重拾經濟平衡的過程中,將漸失全球經濟成長火車頭的角色。而此角色很難由歐元地區、日本及東亞或其他任一經濟體所取代,世界經濟成長將趨緩。對依賴對美國出口的台灣而言,應提出更多激勵內需導向的成長策略,以緩和景氣中輟。

他分析,布希與凱利雙方陣營經濟政策主要差異有4 點,首先,布希雖強調近期就業情況持續改善,但凱利抨擊布希是將就業機會移往海外;其次,在租稅制度方面,布希重申將推動租稅扁平化制度,盡量對所有繳稅者課以相同的所得稅率,以激勵國民儲蓄及投資。

第三是凱利抨擊布希對於外國的不公平貿易過於手軟,特別是中國幣值低估及勞工標準問題。第四是雙方在社會安全面向的看法過於分歧,布希準備允許部分薪資稅轉入個人投資帳,但凱利則表示,只要他當選,永遠不會允許社會安全個人帳制度。梁國源認為,目前很難分辨那一位候選人勝出有益台灣經濟。

布希所屬的共和黨偏向在選後採行緊縮措施,凱利所屬的民主黨偏向採行擴張的貨幣、財政政策,但對於國際貿易卻偏向採取保護主義,特別是對中國將較為強硬。但對台灣而言,美國經濟成長可能趨緩,強調出口的台灣應意識到內需發展問題。

相關新聞
全球競爭力 台灣第四 中國第四十六
香港競爭力落後台星  議員建議重視科技發展
布什凱瑞辯論主要談國內問題
澳洲政府:選前經濟預估過份樂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