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結晶 遼祖州遺址巨石屋

標籤:

【大紀元10月15日訊】在遼河上游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哈達英格鄉的西北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四輩先人的出生之地遼祖州遺址內有一座巨大的平頂石屋,千百年來一直神秘地聳立在風霜雨雪之中。

據新華網報導,此處為叢林茂密、泉水潺流的山谷,沿303國道向西南行20公里,便來到了大石屋所在的遼祖州遺址。未進遺址城區,便見兩峰突兀,如斧削刀切一般,一左一右,對峙而出,這就是當地人們說的「黑龍門」。環顧四周的峰巒,雲騰霧繞,神秘莫測。

遺址內阿寶機的陵寢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山,這座山的土全部是燒過後堆起來的,導致盜墓者一挖就塌,因此直到目前還沒有被盜過的記載。另外,山上還有許多蛇,一般人不敢上去。遺址內還有一座神奇的建築在當年金兵的野蠻暴行中幸免於難,它就是位於祖州城內的石屋。

這座坐西朝東的石屋由七塊巨型花崗岩構築而成,符合契丹人向日的習俗。石屋雖歷經千年風雨,但仍舊安然餘頂端,足見其地下基礎之牢固。如此巨大的石屋,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索,在當時那樣的生産條件下是怎樣建造的?又作何用?有人說這座石屋是祭祖用的,也有人說是阿寶機的停屍房。

相傳遼天顯元年(公元926年)7月,阿寶機東征渤海國班師歸途中,猝然病死於扶餘城。由於死的突然,阿寶機的陵寢還沒建完,加之皇后述律後又想廢長立幼,秘不發喪,因此,爲了防止阿寶機屍體變腐,便搭建了這個石屋作爲臨時停屍房,其陵寢於天顯二年(公元927年)修好後才移出下葬。石屋內的確有一塊大石板,足有一床之大,且冰凉沁人。在當時沒有冷却設備的條件下,如果把屍體放在上面,可起到相當冷却防腐的作用。

石屋在遼河流域到處可見,有的地方成對成雙,山上一個,山下一個,好像姑嫂姊妹一樣,稱爲「姑嫂石」、「姊妹石」。有的後來被利用作爲廟宇,正中繪有佛像,兩側繪有壁畫,上蓋有龍風圖案,背面有觀音菩薩坐像,前面兩側有旗杆,當地稱之爲石廟子。不過,其它地方的石屋一般叫石棚。

遼河流域是我國石棚最多的地區,也是亞洲石棚較多的地區之一,目前所知,遼河流域石棚已有100多座,它在世界石棚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那麽遼河流域石棚究竟是作什麽用的?目前學術界的解釋不一而足。有的認爲是一種帶有神秘象徵的祭壇,它是對於原始人居住石穴、石洞、石室的紀念;有的認爲可能是原始社會居民進行宗教祭祀的場所,它象徵天地日月,大者是日,小者是月,一上一下,不在一處;還有的認爲是原始社會氏族公共活動場所等等。

然而,經考古調查研究發現真實的情況是,石棚是一種墓葬。遼河流域石棚,有的外部還有封土和封石,說明石棚原來是埋在土裏和石堆中,是墓葬形式。有的石棚內出土了人骨和陪葬品。有的還是火化人骨,散放在石棚內,現在仍然可找到證據,進而可知石棚群就是石棚墓群。

至於石棚的石材是如何搬運的?人們從埃及埃爾塔爾舍的托提荷太普墓中有一幅牽引約60噸重巨型石像的壁畫得到啓示,從而可知巨型石像是用木橇下潤滑法搬運的。有關記載也說,北京故宮大殿前的巨大蟠龍石階石,十三陵的巨型石門的搬運,也都是從采石場到現場,每隔一定距離鑿井,冬季潑水後形成冰路,巨石是用冰路滑行法進行搬運的。遼河流域石棚附近多有河流,推測石棚的石材可能是利用冬季在冰河上滑行進行搬運的。

爲了弄清石棚上那麽重的蓋石,是如何把它放在頂上的?考古學家探掘了莊河白店子石棚,知道了石棚的一般修築過程。白店子石棚是先將鋪底石平放在地上,然後四周向下挖有1.5米左右的深坑,將東、南、北二壁石立於坑中,埋上一段,爲了使壁石與鋪底石套合緊密,壁石與鋪底石相對應處各鑿其寬度與鋪底石邊相等的一條橫的凹槽,兩者套合時就成了子母口式卯榫。然後壁石內外埋土,形成一個圓丘,外部留有坡度。蓋石是從坡上拖到壁石頂部,去掉堆土,蓋石與壁石就壓在一起,最後將封門石合上。石棚的大蓋石是采用堆土架設法把它放在石棚頂上的。

結合了物理和科學的知識,石棚的宏偉建築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三四千年前祖先們修建起來的巨石建築物,是當時統治者的陵墓。如今,石棚已成爲遼河流域的一大景觀,旅游者可以登臨石棚,飽覽大好河山,緬懷祖先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這些人為何長壽?專家:他們有九大力量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名家專欄】專家對人工智能革命的憂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