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中國人質及營救行動

標籤:

【大紀元10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申華報導) 營救兩名被恐怖分子綁架的中國工程師行動,以王鵬遇難,王恩德獲救而宣告結束。輿論除了對營救過程的細節繼續關注外,正在開始探討一些深層問題,例如,中國為什麼會成為恐怖襲擊目標等。

*中國反恐戰爭“第一滴血”*

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中國主要媒體都對營救中國工程師王鵬和王恩德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和及時報導。【法新社】說,中國的許多報紙星期五在顯要地位報導了營救過程。其中一家報紙的標題“中國在反恐戰爭中的第一滴血”顯得特別醒目。有報紙還發了社論,認為這次發生在巴基斯坦的中國人質事件是一次“警鐘”,在海外,尤其是在情況複雜的國家和地區的中國公民,不可忽視自身安全。

*美國“放虎歸山”應負責任*

在中國民間方面,許多網民在因特網上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有的抱怨說,中國方面雖然參與了營救過程,但是沒有參加同綁匪的直接談判,致使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完全主導了談判進程。還有的網民認為,美國應該對這次綁架事件承擔一定責任,因為這一事件的主謀馬哈蘇德一度被囚禁在古巴的關塔納摩灣,今年3月卻被美國“放虎歸山”。

*中國人巴國遭綁原因有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玉蘭認為,恐怖分子最近頻頻拿中國人開刀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支援巴基斯坦的外國工程師中,中國人最多,援助項目最多,目標最明顯; 第二,巴基斯坦和中國關係友好,巴基斯坦不得不重視,從而加大了綁架行動的份量;第三,中國支持反恐,因此成為恐怖分子復仇的目標。有專家甚至認為,中國的駐外使館已經不夠安全,很可能會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

*經濟發展與恐怖目標*

有輿論認為,中國對這次綁架行動是始料不及的。中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洛杉磯時報》援引上海交大國際關係問題專家的話說,中國一貫認為自己是第三世界的朋友,中國公民決不會被其它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殺害。現在看來,這種長期的想當然已經過時了。

至於中國會不會成為恐怖分子攻擊的既定目標,有輿論分析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外交立場的關係。《洛杉磯時報》說,如果中國經濟繼續發展,而同美國的關係卻變得“不那麼尖銳”,北京便有可能成為發展中國家一些“心懷不滿”的組織的攻擊目標。

*鏟除恐怖“兩頭抓”*

一些媒體呼籲中國政府對國際恐怖主義採取堅決立場,同時堅持中國的所謂反恐戰爭應該“兩頭抓”的策略,也就是在打擊恐怖主義的同時,逐步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原因之一,即國際社會日益增加的不平等現像。有學者認為,中國和國際社會應該敦促美國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消除國際社會的不平等現像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綁匪可能同意談判條件暫緩處決中國人質
學者籲改變中國人不會遭遇恐怖襲擊觀念
什麼都偷!小偷偷走〔畢格雷〕弔唁登記簿
伊拉克衛隊瓦解一綁架集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