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文、劉德華 「鬥」出華語片危機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0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曹玉玲╱台北報導〕劉德華、鄭秀文兩大天王天后在台魅力不再﹖

由劉德華、鄭秀文主演、杜琪峰執導的「龍鳳鬥」上週在港上映,一週以來票房已破港幣八百萬,然而台灣上週末上映至今,票房卻不到一百萬台幣。相較於過去「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在台有上千萬的票房成績,可說有天壤之別,票房在三、四年間跌幅之大,令獨立片商憂心忡忡。

究竟是兩大明星魅力不再﹖抑或是華語片市場急遽萎縮,還是港台觀眾口味不同﹖發行「龍鳳鬥」的群體電影資深公關郭志成表示,將票房之罪怪到明星身上,其實相當不公平,只拿「龍鳳鬥」開刀,更是以偏概全。

他表示,近一、二年華語片市場在台急速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三、四年前,港片來台動輒可有二十多家戲院聯映,1999年梁詠琪、金城武主演的「心動」,全台甚至狂賣到五千六百萬,但是此種榮景這一、二年卻已不再,盜版普及、戲院通路有限及港台觀眾口味不同,都是主要原因。

以戲院通路而言,儘管片商努力排片,「龍鳳鬥」全台拷貝也只有十三個,比起美商八大動輒數十個拷貝,獨立片商的生存空間本就被嚴重壓擠,戲院通路不配合,票房如何能創造奇蹟﹖

盜版氾濫是另一個關鍵的因素。觀眾現在進戲院只看大成本、特效多的影片,非此種片型,觀眾普遍的心態是–在家看盜版就好,何必進戲院﹖

郭志成分析,三、四年前「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全台做到上千萬,其實也不能算好,因為那時盜版沒那麼普及,片子若是賣座,是可以像「心動」那樣全台賣到破五千萬的。

此外,港台觀眾口味向來不同,劉德華的「大隻佬」、鄭秀文的「嫁個有錢人」,在香港都瘋狂賣座,但是到了台灣,觀眾卻對「港式趣味」不領情。此外,儘管好萊塢已橫掃全世界,香港人、韓國人依舊支持「本土片」,香港戲院排片甚至以港片為優先,這些都是關鍵因素。

其實獨立片商難做,港片交給美商八大發行也好不到哪裡去,福斯發行「飛鷹」、「魔幻廚房」、UIP發行「千機變2」、博偉發行「想飛」,北市票房照樣沒破百萬,「龍鳳鬥」帶出的只是冰山一角的畸形市場現象,華語片的生存空間愈來愈有限,政府是該拿出魄力正視此問題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影壇金三角  攜手《龍鳳鬥》
杜棋峰 劉德華 鄭秀文分道揚鑣 龍鳳鬥終結金三角
大牌配名牌   華仔Sammi 講究品味
三個男人的第8次螢幕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