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波:簡評「十.一八」重慶萬州事件

楊銀波

標籤:

【大紀元10月23日訊】作爲重慶人,家鄉發生如此罕見之事件,尤其值得深思。1959年3月
出生的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馬正其,與我一樣,都是重慶永川市人。我希望他此時此刻所想到的及所要做的,乃是顧及對此事件的民間思潮。我已經兩個通宵未眠了,現在想讓他來聽聽一個永川老鄉的看法。

萬州區共有4個分區:移民開發區3個(龍寶、天城、五橋),再加1個江南新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人口168.8萬。尤其是這個人口,在重慶40個區縣裏排行第一。它的動態移民達25萬人,其移民總量在三峽庫區也是排行第1。從馬正其的官職便可看出,他是市委常委兼任區委書記。這在重慶40個區縣之中是沒有第2例的。以我對萬州的印象,此地主抓移民工作、城市建設,至於它的經濟發展,則主要靠投資拉動,尤其借助於外來企業。有些朋友告訴我:萬州官員常常如馬燈般調換;萬州的産業很薄弱,尤其是困難重重的移民就業問題──搬得出去,但安穩不住,更奢談致富。

“10.18”事件在此背景下爆發,這是一個借助深厚官民矛盾(或曰幹群矛盾)而宣泄的自發性大事件。這裏我要說兩點:第一,萬州區的國土資源局局長是陳能賢,國稅局局長是楊志宏,胡權宗究系何人及有無後臺另說。但胡權宗即便是“冒充公務員”,民衆卻恰恰對官、警有些憤懣,“冒充公務員”的本身不能消解“10.18”事件的真正本質。第二,有一個細節,當軍隊行進廣場之時,喧囂的民衆突然沈默,此沈默壓抑而可怕。除此之外,民衆未有沈默。也就是說,真正對民衆具有震懾力量者,唯有軍隊──即軍事武器。政府、公安、媒體,在整個事件之中喪失了其應有的公信力和權威。倘若軍隊一撤,又出第二個“余繼奎事件”,便很難保證不再重現“10.18”事件。

如今張德成、牟倫奎、張朝雲、劉翼中、張黎、駱某某等人已被刑事拘留,封鎖消息、禁止謠言的行動此起彼伏。我們要仔細地想一下:從一個民間毆鬥的傷人案,發展成爲大規模民衆抗議,進而搔亂,而後平息,以後又將怎樣?愚蠢的人,必定再來那一套封口、壓制、公開宣判、假想敵、階級鬥爭的傳統,再增添些謊言和承諾,必然於事無補,並激化矛盾。略爲聰明的人,把它視爲純粹的法律問題,按正規的司法程式列事,並同情、理解、接納絕大部分民衆之心聲。更爲聰明的人,面向社會公衆誠摯致歉,疏導新聞言論空間,徵集廣泛民意,整頓腐敗政治,放寬民權,發展以縮小貧富差距爲目標的民生事業。

民怨猶如地火,時刻醞釀並借機燃燒;何況重慶人的火辣性格與民風,本身就是特殊的導火索。作爲重慶地方政府,對於越是底層的群體,便越要照顧其權益,合理解決其爭端。諸多人都視“10.18”事件爲政治事件,可能傷及政權及社會穩定,我卻要反向思考:政治、政權、社會本身有否傷及民衆?我希望一切既得利益者,都能如此反向思考,這是其一。其二,若是作爲真正的憲法規定之公民權利,公民可遊行示威,但萬州民衆爲何是這般素質──與香港“7.1”行動相差甚遠?這裏就需要說明兩點:第一,這不是遊行示威,這是以“看熱鬧”的心理居多的宣泄行動,少部分民衆衝動有餘且有責任,但政府必須思考其自身根源。第二,即便按法律程式申請遊行示威,政府會否應許?說到底,是民權有無、民權多少的問題。

最後我想談談公務員這個問題。我也有一些朋友身在此列。治理公衆之務的人,本來是光民衆之榮、負民衆之責的象徵。我的朋友們也在竭力做到這一點,雖困于身手難展的體制之中,但仍能盡力而爲。但最可怕的是,非但未光民衆之榮、不負民衆之責,反倒貪民衆之財、壓民衆之權,這就是腐敗。那些身在其位卻不爲民衆謀事、反倒傾向于少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公務員,藐視民意,獨攬私權,若要穩定、安撫社會中本已存在數年的矛盾,他們便只可能依賴於暴力、收買和謊言。這種公務員倘若大量充斥於任何一個地方政府,那麽他們的工作──尤其是行政工作──便很難得到民衆支援與諒解。

萬州的公務員們,楊銀波今天想告訴你們:萬州有168.8萬人民,那便是168.8萬個具體的生命、具體的期望、具體的能力,我真不希望他們在將來變成168.8萬座火山。勿忘自省啊!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銀波:民告官--推進人民主權運動
楊銀波:政府欠錢 合同制度 放寬民間
楊銀波:工傷,遠甚往昔的體會
楊銀波:談民營企業與合同工的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