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雙眼秋颱 納坦風大雨大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中度颱風納坦為典型秋颱,在颱風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下,北部及東半部出現大風大雨已經不可免,但納坦昨日侵台前,竟然還「睜大雙眼」?原來是納坦出現俗稱雙眼皮的「雙眼牆」。

根據中央氣象局衛星資料顯示,原本颱風中心就是「大眼睛」的納坦,昨日下午出現兩個颱風中心,也就是「雙眼牆」現象,包括去年的杜鵑颱風、民國九十年9月的利奇馬颱風、民國八十九年8月的碧利斯颱風,都曾出現類似雙眼牆情況。

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蔡甫甸指出,雙眼牆通常出現在強度較強、發展時間較久的颱風,例如碧利斯就是強烈颱風,而雙眼颱生成過程,就是原本颱風眼內部再長出一個小颱風眼,小颱風眼隨著大颱風眼繞圈圈,環繞颱風眼、宛若一道牆的颱風結構,稱為眼牆。

不過,雙眼颱的生命通常不長久,大致在十二小時以內,小眼會被大眼吃掉,最後形成單一個大眼,隨後颱風眼也會逐漸縮小,至於雙眼牆成因為何,學術界尚無定論,仍在研究中。

蔡甫甸說,颱風風雨最強的地方為鄰近颱風眼旁的眼牆,由於雙眼牆颱風有兩個颱風眼,當雙眼牆接近時,當地民眾即可感受到兩波風大雨大的情況。

除了雙眼牆,納坦最大特色就是為典型秋颱,颱風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將為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帶來可觀雨量,以昨日為例,儘管納坦颱風距離台灣超過五百公里,但從昨日上午起,北部迎風面已經降下可觀雨量,包括台北縣瑞芳鎮、北市陽明山、宜蘭大同鄉等地,累積雨量都已超過一百毫米,當颱風今日籠罩台灣時,雨量將更可觀,民眾都有必要提高警覺。

另外,通常秋颱的行進路徑較難以預測,但截至昨日為止,納坦行進路徑與中央氣象局預測路徑相去不遠,蔡甫甸表示,這與原本預估今日南下的東北季風,延至明天抵達有關,但是颱風行進路徑變數本來就大,未來恐怕還很難說。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