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香港上市延後至明年初

【大紀元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倫綜合報道)名列國內第五大銀行的交通銀行原計劃於年底在上海和香港同時發行新股﹐現由於香港交易所新政策尚未出臺﹐上市計劃將壓後到明年元旦至新年之間。

不夠上市資格 港交所將授予豁免權

據《上海證券報》10月22日報導﹐市場盛傳交通銀行準備在香港與內地同時同價發行總共約20%的新股﹐其中內地與香港融資各佔8%﹐交行的國際戰略投資者匯豐控股則會認購4%﹐每股價格在約2.5元左右﹐融資規模達200億人民幣。交通銀行日前則確認準備在香港與內地同時同價上市新股﹐但稱規模與股價均未議定。

據香港交易所規定﹐IPO股份須佔總股本的15%﹐而交行在香港上市的部份僅佔擴大後總股本的8%﹐遠低于現行條例規定的標準。港交所計劃給予交行豁免權﹐並可能出臺新政策放寬限制﹐以做長遠打算。此舉不但為交行發行H股創造便利條件﹐也為國內企業今後可以效仿掃清技術障礙。由於至今新政策還沒有出臺,交行不可能搶在新政策之前上市。

報導還說﹐交行的新管理高層名單已經敲定。前財政部司級巡視員張冀湘將出任交行董秘,現交行財務部總經理於亞利將擔任交行財務總監一職。之前呼聲極高的原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並未出現在獨立董事的名單上。梁在銀行界任職28年﹐工作經驗非常豐富﹐曾一度被視作交行獨董的理想人選。

國有銀行海外上市 穿新鞋走老路

實行國有股份制的交通銀行與另兩家國有獨資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改革的重點。三大銀行的改革進程都是由國務院控制﹑中國人民銀行具體負責。

業內人士認為﹐中資銀行為能上市而進行的『財務重組』﹐往往只是限於表面的壞帳剝離。經過『財務重組』包裝之後﹐交行每股收益從0.0048元飆升至0.13﹐壞帳比率則直線下落到3.43%。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何順文﹑博士研究生李元莎10月24日在《信報》發表文章說﹐國有銀行改革暴露出不少問題﹐如為趕上市倉促處理不良資產﹐在股東結構﹑董事會構成﹑管理層選拔和管理理念上都少有突破﹐海外上市『重標不重本』﹐頗有穿新鞋走老路之感。文章指出﹐內地的金融官僚集團﹐即一個由中央政府幾個主要財經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高層官員構成的強大的利益共同體﹐對內地銀行改革和管理起著主導和支配作用。在其主導下金融領域的改革﹐都將最大限度地維護既得利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巴西破獲網上竊銀行存款集團
台灣櫻花公司負責人涉背信 求處六年
西澳匪徒跨兩省持槍搶劫四間銀行
99個樂透億萬富翁 1個是學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