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品供應吃緊 石油進口將超一億噸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訊】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衝擊下,中國石油市場也出現供需緊張的局面,雖然中國三分之二的油品都是國內生産的,但今年前八個月石油進口量已達七千六百萬噸,原油價格也隨著國際油價上漲而上調了三次,多數地方的柴油批發價格遠高於國家規定的零售價格,甚至還出现了限量加油的现象。

據中新網報導,今年前八個月中國石油進口量達七千六百萬噸,對外依存度上升到百分之四十,預計全年將突破一億噸。據專家預測,到二0二0年中國石油需求量將達到四億多噸,而中國生產的石油産量只有一點七億噸左右,届時將有二點四億噸的石油缺口。

全國性油品供應出現緊張局面

在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衝擊下,中國各地出現油品供應緊張的局面。中石化銷售公司山東省分公司業務處長趙順本表示,沒想到今年供油吃緊來的這麽早,自10月以來,山東石油市場形勢十分緊張,柴油汽油批發價格每噸上漲了200多元,目前柴油出廠價格每噸達到4500元,遠高於國家確定的每噸3900元的水平。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油品供應吃緊的現象,還不止出現在山東。上海地區90號汽油批發價,10月20日的市場價上揚至4600元上下。中石化與中石油之外的“社會辦”小加油站已處於虧損狀態。北京、重慶等地,紛紛出現搶購汽油票人潮,甚至停止發售油票。

據北京石景山區的豐辰加油站的工作人員透露,由於購銷價格倒掛,加油站也從10月份就停止向社會車輛出售柴油,類似現象在非中石油和中石化所屬加油站廣泛存在。廣州部分加油站已經採取了一部車一次只能加 50元汽油的限制措施。

山東臨沂市中石化所屬的一個加油站的負責人表示,現在中石化以外的加油站不得不將零售價格上調,每升零號柴油比國家限價高出0.2元。但中石化不可能違反規定上調價格,導致很多車主紛紛到中石化系統的加油站購買便宜的油,出現用油罐車來加油的現象。如果這種現象繼續下去,社會加油站很快就會停止營業,屆時供油壓力就落在中石化系統加油站身上。

油品緊張幕後因素

油品緊張的原因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爲由於國際油價的上漲所致。另一種是市場需求突然遽增。當前國際油價上漲到每桶50美元以上,中國石油供應約1/3是從國外進口的,中國石油企業的成本在大幅上升。

中石化擁有中國70%以上的油品市場,是中國最大的企業之一,其成品油銷量占全國的60% 以上。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官員認爲,油品供應緊張主要是因需求的拉動。中石化董事會秘書局官員說,我們是國家骨幹企業,我們保證市場油品供應不中斷是我們的職責。我們的領導是不會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的吧。”

據中石化省級銷售公司的負責人透露,反對當前的 “市場上有油,中石化不積極銷售”的看法。目前冬季用油已經到了旺季,經濟高速增長拉動油品需求,出現需求增加是正常的。

中石化承諾供油不中斷

中石化董事會秘書局桑菁華表示,國內柴油市場確實比較緊張,但基本上兩大集團能供應的油量幅度,還不至於出現無油可加的現象。中石化將國內市場需要,全力組織原油進口,加上煉廠加工量。中石化並承諾加油站不會沒有油賣,中石化加油站也不會不經國家批准就提高油價。

專家則表示,兩大石油集團本身就是企業,其經營體制是以營利爲目的,要讓企業放棄效益來完成社會職責,與企業的管理體制要發生不可避免的衝突。對兩大集團保市場的决心,不可低估也不可高估。

油荒問題凸顯石油體制不完善

業內人士表示,出現油荒的原因就是油品生産和銷售價格倒掛,社會囤積及冬季用油量增加等三個原因所致。其中部份原因是需求增長旺盛、市場供應不足,一部分是體制性原因,國家嚴格控制的價格機制和原油産品流通體制,國內油價被動跟隨國際油價波動,而不考慮國內企業的供求,更不考慮用戶的承受能力。

兩大集團的看法則認爲,應該按照現行體制儘快調整國內油價。專家和部分消費者則認爲,國內有2/3的油是自己生産的,只有1/3是進口的。今年來國內生産的原油價格也隨著國際油價上漲而上調了三次,兩大集團應有能力消化油價上漲所帶來的損失,不該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

油荒問題凸顯了石油體制的不完善,一是不漲價不符合國家原定的油價機制,對企業是不公平的。二是不漲價滿足了消費者的願望,但加劇了市場油荒,以致消費者受到的損失更大。中國原油和成品油的流通和生産體制有待改革,消除油品供應短缺的體制性因素。@(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中油汽柴油全煉量生產 前八月賺進二十幾億
22日起台灣中油 每公升漲0.6元 柴油漲1元
油價直逼50美元大關
奈及利亞叛軍稱下月向政府開戰 重擊油市穩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