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鮑爾談話驚爆七十二小時,台灣學到什麼教訓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藍孝威)4分03秒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25日在北京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專訪時,提到「台灣不是獨立的,不享有作為國家的主權」,認為「兩岸都應該自治,避免採取任何片面行動,應該朝向和平統一(peaceful unification),尋找方法展開對話」,鮑威爾在接受美國CNN專訪時也說,美國「希望看到兩岸不要採取片面行動,以免不利於各方都在尋求重新統一(reunification)的最終結果」。不過,當鮑威爾返回華府,27日接受美國CNBC採訪時修正用詞,鮑威爾說:「對於兩岸問題,確實的用語是,必須尋求和平解決(peaceful resolution),這是正式用詞,也是美國一貫的政策。」

前後三天,在72小時內,鮑威爾把用詞從「和平統一」修正為「和平解決」。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27日也和我駐美代表李大維重申,美國依據「六項保證」,不會壓迫台灣與中共談判,也不改變美國對於「涵蓋台灣主權」的立場。扁政府官員的心情如同乘坐雲霄飛車一般,從最初的震撼、驚訝,到最後總算放下心來,認為鮑威爾只是一時口誤,美國對台政策並沒有改變。

不過,事情難道就樣落幕了嗎?我方是否從其中學到任何教訓?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顏建發認為,鮑威爾發言之前,我方未被事先告知,顯示美台之間的溝通管道出了問題:「鮑威爾既然已經修正,我們也沒有必要多加苛責,但是我們要醒美國,台灣的利益在哪裡。但是這裡也反映了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過去台美雙方在溝通上可能有問題,這確實必須試圖去改善修復,不要因為鮑威爾這句話收回去了,就認為他是口誤,這是因為美國已經有強烈的傾向,鮑威爾才會那樣說,這點值得我們警惕。」

此外,鮑威爾指稱「台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美方至今尚未澄清。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賴怡忠憂慮,美方的態度可能會影響台灣日後參與國際組織,甚至阻礙兩岸復談:「台灣在國際多邊會議或是國際組織的參與上,會不會因為鮑威爾的這番話,降低台灣成為會員國的可能性?或是台灣將被侷限在觀察員的身份上?不能因為鮑威爾做出澄清,我們就放心了。當台灣和中國放在一個不平等的位置上對話時,或是美國在兩岸地位不平等的狀況下要促進雙邊對話,台灣要怎麼上去(談判桌)?因為這對於台灣民眾是否支持兩岸談判,會產生相當大的變數。若屆時對話因此受阻,那責任要誰來負擔?是美國,還是台灣?」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王崑義表示,鮑威爾的談話,可視為美國的預防性外交,防止台獨的發生:「鮑威爾的談話,可能是在促談失敗之後,一種美式的預防外交所丟出來的有心之過。美國可能擔心台海掀波,也就是說,台灣可能會脫離美國所能掌控的範圍之外,甚至走回到更激進的一邊一國、制憲正名的主張,並且實現之、法理化,所以美國要做預防式的外交,先把自己的台海政策定義清楚。」

雖然鮑威爾對於兩岸未來的談話用詞,在72小時內急轉彎,從「和平統一」修正為「和平解決」,不過,由於鮑威爾是在北京接受兩家不同的媒體訪問時,先後提到「和平統一」這個說法,因此要說鮑威爾口誤來安慰自己,似乎有點牽強。既然鮑威爾間接透露美國政府對解決兩岸問題的想法,如何面對未來的兩岸關係以及美中台三邊互動,政府必須深入重新加以評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