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匯制改革宜早不宜遲

【大紀元10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紐約報導)   香港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認為,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主動改制要比被迫改制利益更大。但是,也有專家認為,匯率制度改革要穩妥,要注意區域協調,不應該匆忙進行。 *胡祖六:條件已經成熟*

最近一個時期,中國的經濟宏觀調控產生了一些較為明顯的效果。過熱的一些行業,如汽車銷售、固定資產投資、貨幣供應水平等的增長幅度都顯著下降,經濟增長速度雖有所減緩,但整體經濟依然保持強勁。美國高盛投資集團的亞洲地區首席經濟師胡祖六在紐約接受本台專訪的時候表示,中國走向靈活匯率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

他說:“把人民幣匯率變得更有彈性,更加市場化,是完全可行的。現在條件更成熟了。一年前、兩年前條件就成熟了。”

*中國再次做出承諾*

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是九十年代初實行的。這麼多年來,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一直保持在八點二比一左右,浮動範圍極小,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國際上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經濟已經今非昔比,人民幣幣值大大提升,繼續保持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不變已經導致嚴重的國際貿易不公平問題。因此,美國等西方大國持續對中國施壓,要求中國盡快走向浮動匯率制度。

在這種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中國領導人多次承諾,要繼續推進匯制改革。上個月,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做出公開承諾之後,參加工業七國華盛頓會議的中國代表再次表示,要“堅定”“穩妥”地推進以市場為基礎的、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改革。

中國雖然一再做出承諾,但一直沒有提出一個改變匯制的時間表,引起一些西方專家懷疑中國是否有誠意採取靈活的匯率制度。是什麼原因令中國政府在匯制改革方面猶豫不決呢?

*劉利剛:金融系統尚不能承受挑戰*

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劉利剛博士在接受本台採訪的時候表示,這主要是中國金融機構的質量還不足以承受改制的挑戰。

他說:“我的觀點是,如果你看中國金融機構的質量指標,它們能否進入靈活匯制還有一些距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怎樣提高中國金融機構的質量。”

劉利剛還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估計,中國要實現浮動匯率制度大概還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胡祖六:風險可以控制*

高盛集團的亞洲地區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對這種說法非常不贊同。他在接受本台採訪的時候指出,中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是因為對採取靈活匯率可能帶來的風險估計過高。

他說:“其實中國是最有條件對匯率進行調整的。在所有的新興市場國家裡面,中國是最有可能進行成功的、有序的、平滑的由固定匯率制度過渡到靈活的匯率制度過渡。沒有什麼風險,而且風險都是可以控制的。”

胡祖六認為,現在進行改革時機非常好。中國經濟非常強勁,投資信心很高,外匯儲備非常充足。他認為,改制越早越好。

他說:“所以我覺得,宜早不宜遲。而且看全球的經驗,固定匯率該調整的時候沒調整,到了市場的壓力不可抵擋的時候,被迫被沖垮。我覺得中國完全不應該等到那一天。”

胡祖六還特別指出,把匯率改革和金融改革並在一起的看法是錯誤的。他認為,匯率的市場化與銀行體系沒有直接的聯繫。金融體系薄弱的國家要注意控制資本帳戶的開放程度,減緩資本自由的流進和流出。這方面是應該非常謹慎,應該循序漸進。胡祖六強調,資本帳戶的控制與匯率的調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不可混淆。

*蓋保德:匯率和銀行改革分步進行*

美國財政部負責亞洲事務的前負責人蓋保德(Albert Keidel)在紐約接受本台採訪的時候也表示,不應該把銀行改革和與匯制改革綁在一起。

蓋保德說:”這種認為銀行體系問題不解決就不能浮動匯率的看法引起一定的混淆。你可以實行完全浮動匯率,也可以實行不完全浮動,提高一些靈活性。中央銀行可以控制靈活的程度。而這一切可以在銀行完全不改革的情況下進行。”

*劉利剛:要與亞洲國家協調*

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劉利剛堅持認為,中國的匯率改革是一個複雜而且影響廣泛的事情,需要與其它亞洲國家協調進行。

他說:“匯率的浮動不應該是中國單方面浮動,應該是亞洲區域性的浮動。世界的不平衡,是亞洲區域和美國之間的不平衡。所以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單獨調整匯率不會有多大的作用。”

劉利剛表示,人民幣單獨升值,而亞洲其它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不升值,不會對美國貿易赤字減少產生多大的作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農商勞工團體要求調查人民幣匯率政策
美政府拒絕中國操縱人民幣申訴
中國財金高層官員將首度參加G7特別會議
美中貿易投資關係對美製造業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