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貸數十億 中國「民營航母」的層層黑幕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1日訊】中國國家審計署6月提交了一份審計「清單」,審計結果震驚國人,國內隨即刮起了一場席卷全國的審計風暴。而其中號稱民營航母的“南海華光”累計從中國工商銀行南海支行騙取貸款74.21億元的消息更是讓人瞠目結舌,11月10日廣東內審網詳細披露了“南海華光”黑幕下的形形色色。

華光事件是層層黑幕,當第一層黑幕被揭開後,我們發現,其中仍存有一串串懸疑…..

2003年8月6日,由中央紀委牽頭,五大部委近200人組成的專案組進駐廣東省南海市,正式對“南海華光”涉嫌詐騙近30億元國家資金立案調查。香港文匯報在境外披露了這一消息,隨之,各大網站紛紛轉載。2003年10月,《財經》以《南海華光40億元貸款迷局》為題,拋出了洋洋數千言的調查報告。 面對媒體的熱鬧,最先發現並揭露此案的國家審計署,卻一再三緘其口,直至2004年6月,李金華審計長在向全國人大所作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正式向社會公布 了這起嚴重危害國家資金安全的案件。

劣跡累累的發家史

廣東南海華光位於原南海市沙頭鎮(現為佛山市南海區沙頭鎮),因其號稱佔地1700畝,廠房面積77.4萬平方米,年產各類板材120多萬立方米,年貿易額1.4億美元,總資產46億元,員工過萬,而一度曾有“國內規模最大的裝飾板材生產企業”、“亞洲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基地”之稱。

這家民營企業的“掌門人”馮明昌,在外界看來,頗具有些傳奇色彩:小學學歷,住房面積不到80平米,熱心於公益事業,從來都是加班到凌晨四點以後才睡覺,從未去過高檔娛樂場所。

在南海華光辦公樓裡,有一間約200平米的會議室,牆壁上掛滿了南海華光各種榮譽証書,以及各級政府官員、銀行各級行長等到南海華光視察時的照片。其 中最引人注目的,同時也是篇幅最大的相片,卻是馮明昌本人著西服配白色領結的標準像。這一切,讓人越發覺得馮明昌是個莫測高深的人物。

“南海華光”以南海市沙頭鎮華光裝飾板材廠(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230萬元)起家,主要生產膠合板、中纖板、貼面板等。最初的時候,“南海華光”得到南海農行的支持,獲得過貸款。從1996年12月起,“南海華光”與工行南海支行建立信貸關系。

“南海華光”真正發家,是在1998至1999年間。1999年4月,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同“南海華光”簽訂了《銀企合作協議》,承諾給予5億元 授信額度,並將其列為1999年度該行重點支持企業。“南海華光”由此成為當地的知名企業,成為各家中小銀行掙搶的“香餑餑”。

從1998年3.1億元到2001年的16.5億元、2002年的17.99億元,“南海華光”在工行南海支行貸款額急劇增加,2001年6月,工行南海支行向“南海華光”發放3.5億元貸款,用於收購在工商銀行系統有巨額不良貸款的上市公司──“江西紙業”。

至審計署調查時為止,“南海華光” 共欠境內外8家金融機構貸款28.8億元,其中工行南海支行貸款19.28億元(佔該行總貸款余額的15.26%)。

“南海華光”留存在銀行的資料顯示,2002年末,“南海華光”總資產46.2億元,淨資產19.8億元,當年收入67.6億元,當年利潤7.2億元,當年已繳納增值稅1.59億元。

但審計人員從工商、稅務部門獲取的資料表明,同期“南海華光”的財務狀況遠沒有前述那麼“輝煌”:所有者權益虛增18.63億元、銷售收入虛增64.38億元。

大致估算一下,從注冊資本230萬元發展成為淨資產20億元,年均增長率接近100%,可似乎上述機構對此從沒有抱有絲毫的懷疑。

類似的欺騙手法,讓審計人員頗長見識。

●提供虛假購銷合同、虛構進出口貿易額。

2002年,“南海華光”以從香港華森公司購進原材料為由向南海工行申請新增貸款4.09億元,但根據南海市外匯管理局提供的進口付匯數據,“南海華 光”2002年進口付匯270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24億元,從而說明“南海華光”虛構1.85億元的貿易額以騙取銀行貸款。

●與當地國土部門聯手造假向銀行提供虛假抵押物。

據審計掌握資料,“南海華光”在南海工行的1723.3畝土地抵押物,只有76畝具有真實合法手續,其余1647.3畝土地中,1574.3畝是在沒 有土地使用証的情況下,由當地國土局出具國土証明文件,並由當地房地產管理局負責辦理了房地產他項權証;另有73畝雖有土地使用証,但土地地址與房屋坐落 地址不符,而當地房地產管理局卻“張冠李戴”辦理了房地產他項權証,並擅自將土地面積虛增至145.7畝。

“南海華光”在各家金融機構的貸款,表面上看都有抵押,但絕大部分為虛假的,一座房產,經過當地房地產管理局“合法批準”,可以出具多個房地產他項權証。

●抵押物嚴重高估。

“南海華光”在南海工行的土地抵押物普遍高估8倍左右。2000年10月,“南海華光”向南海市土地資源開發總公司沙頭分公司購入位於沙頭鎮中線公路 的土地387.48畝,轉讓單價每畝12.65萬元,總價4901.62萬元。而據南海市正平房地產評估所有限公司於2001年12月出具的評估報告,土 地評估單價高達每畝109萬元,是購入價的8.66倍。

審計還發現,“南海華光” 財務管理相當混亂:賬証不全、部分企業甚至未設任何賬簿。在“南海華光”與馮明昌出具的書面說明中聲稱,成立某些公司“目的是為了現金出入方便,未設立賬冊,也未保留有關憑証。”

幾十億貸款去向何處

“南海華光”從銀行獲取的大量資金,到底去往何處?

從銀行獲取的資料顯示,“南海華光”貸款大部分用於項目投資,如,國內的中密度纖維板廠、膠合板廠、汽輪發電廠、自用碼頭、原木和裝飾板材交易市場等五個項目,投資總額9.8億元,收購“江西紙業”股份3.5億元,海外投資1億多美元。

但審計發現,這些只是“南海華光”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收購“江西紙業”股份名義獲取的貸款3.5億元,就有3億元被“南海華光” 挪作他用。所謂1.02億美元的海外投資,如“馬來西亞2500平方公裡和新西蘭1.5億立方米原始森林採伐權”,“運輸船4艘,每只噸位8000噸”等 等,存在非常大的虛假成份:新西蘭投資未見任何合同和付款資料,馬來西亞價值380萬美元的森林採伐權已到期失效,價值595萬美元的飛機和設備並非屬於 “南海華光”所有。

提到“南海華光”真正的貸款資金去向,不得不提及“南海華光”的組織架構。“南海華光”其實並不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主體,它是對馮明昌成立的一系列關 聯公司的統稱。對於銀行,“南海華光”指的是其中的三個貸款主體:南海華光裝飾板材有限公司、南海粵華裝飾板材廠、南海市華泰木業有限公司。

“南海華光”成立多家關聯公司,其主要目的實際為了貸款和洗錢。一方面,通過虛假關聯交易任意虛構現金流、虛構銷售收入,達到隨意編造財務報表以騙取 貸款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多家關聯公司在各家金融機構開設賬戶大量提現和公款私存,為將貸款資金非法轉移境外提供便利。

“南海華光”是如何轉移貸款資金的?從下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略知一二。

誰是幕後主謀?

“南海華光”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它的發展與當地政府密切相關。1990年成立的南海沙頭鎮華光裝飾板材廠,貌似民營企業其實是一家集體企業,它由 沙頭鎮政府組建。1993年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南海華光裝飾板材有限公司,雖然由馮明昌出任總經理,法人代表、董事長卻是沙頭鎮鎮幹部關聯發。

這或許可以幫我們找到,為何沙頭鎮政府有關部門為“南海華光”提供包括出具虛假國土証明、出具虛假房地產他項權証的原因。

審計發現:馮明昌與南海市政府及所屬財政局往來密切:

1、 雙方資金往來頻繁。

據對“南海華光”銀行賬戶的抽查,2001年至2003年,“南海華光”與南海市財政局下屬投資公司和資產經營公司的資金往來總額高達11.31億元 資金。如,2002年4月到6月,南海市財政局直接將財政預算外資金6300萬元通過南海市投資管理公司轉入“南海華光”,“南海華光”將其中的3000 萬元全部轉入個人儲蓄賬戶,另外3300萬元用於歸還銀行貸款。

2、雙方股權債務關系異常。

“南海華光”法人代表馮明昌的配偶盧碧茹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國興業”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樑紹輝為代表的南海市財政局),其購買股票的資金 來源不明;“中國興業”2002年在香港發行的10億股價值2.7億元的“可轉換債券”,卻作為“南海華光”的質押品,用於沖抵“南海華光”欠南海市財政 局境外公司的2.3億元債務。

3、雙方人員關系復雜。

南海市財政局的前任局長孫伯寬既是“中國興業”董事會執行主席,同時又是“南海華光”所屬兩家關聯企業的總經理;南海市財政局副局級幹部霍栩擔任“南海華光”財務顧問。

據消息人士稱,馮明昌與南海市政府攀上關系,取得一大堆令人炫目的頭銜,源於其與南海市政府及所屬官窯鎮政府有密切關系。而香港上市公司──中國興業控股有限公司的前任股東恰好為南海市的官窯鎮。

90年代初的官窯鎮政府,向當地有關部門、單位以及社會大量集資,並投入到香港房地產等項目,通過“買殼”還涉足香港的上市公司也即今天的“中國興 業”。由於種種原因,投資項目失敗、經營虧損,官窯鎮欠下了一大堆債。為了償還欠廣東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債務,官窯鎮打算拿“中國興業”的股權抵債。於 是,由南海市財政局出面,替官窯鎮償還了廣東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債務,從此,南海市財政局成為“中國興業”的第一大股東。

不巧的是,由於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一蹶不振,南海市財政局打算做高股價然後在高位脫手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之後,南海市財政局四處尋覓能夠接替其成為“中國興業”股東的合適人選。目標最後落在了“南海華光”的馮明昌。

正是在政企合作下,“南海華光”成了“明星企業”。當地金融機構紛紛向其“拋繡球”,而南海工行在勝出的同時,也注定了它所付出的代價。

早在2000年9月,工行廣東省分行信貸管理處在對“南海華光”的《統一授信審批報告》中指出:“1、該公司為家族式管理,財務運作不規范,透明度不 高,我行對掌握該公司真實財務狀況有一定困難;2、該公司貸款真實用途難於監管,貸款回籠存在銀行體外循環情況;3、該公司目前在我行系統融資總額高達近 10億元,風險較為集中,而且貸款抵押率為50%,貸款第二還款來源落實不足”。

但南海工行置信貸風險於不顧、置國家法律法規於不顧,繼續採取種種違規行為:逆程序審批、超權限審批;違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用於股本權益性投資和項目投資;短貸長用、未落實有效抵押;貸後管理嚴重失職,未按貸款用途監督貸款的使用。

不僅如此,工行南海支行還嚴重違反儲蓄管理條例和現金管理規定,對“南海華光”一路“開綠燈”,大量資金被公款私存和提現,致使大量貸款資金未經批準被轉移境外。

或許,南海工行也曾想過要退出。當“南海華光”在交通銀行佛山分行、農業銀行南海支行的貸款已被列入呆滯(四級分類)或可疑(五級分類),在深圳發展 銀行佛山分行出現銀行承兌匯票墊款,在工行南海支行的貸款已無法按期償還需要多次展期、利息被拖欠,“南海華光”資金周轉出現嚴重問題的情況下,南海工行 無論怎樣“力挽狂瀾”、“扭轉乾坤”,但一切已是絕無可能了。畢竟,10多億元的窟窿,誰來“買單”?

最終,南海工行著實被“套牢”,癒陷癒深了。在萬般無奈下,南海工行使出的最後招術是──發放虛假貸款。2002年9月,工行南海支行以南海市偉怡紙 業有限公司、南海市沙頭鎮迎賓館、南海市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名義向“南海華光”發放虛假貸款1.95億元。據查,上述企業中有4家企業在工 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成立的次日即取得了貸款,而貸款審批手續則是在企業未成立前就已辦好了。

當然,面對銀行的“大公無私”,馮明昌是懂得“知恩圖報”的,他把一小部分的貸款資金返還給有關個人以及集體“小金庫”。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還發現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細節,工商銀行總行自辦實體──銀通投資咨詢公司長期擔任“南海華光”所屬公司的財務顧問。

真正的受益者

毋庸置疑,在這一起政府、企業、銀行相互勾結的惡性案件中,受害的當然是國家。可誰又是最終的受益者呢?

根據“南海華光”提供的資料,在境內7家金融機構取得的28億元貸款,約6億元用於正常生產經營,約6.6億元被挪用作固定資產、土地及股權投資,約5億元資金通過關聯企業互轉後轉入個人儲蓄賬戶或直接提取現金並最終轉移境外,剩下10億元巨額資金去向不明。

而據審計初步推算,“南海華光”在境內的資產不足10億元,逾20億元資金不知所蹤。

在審計調查過程中,南海市財政局一再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理由是:“南海華光”與南海市政府境外企業存在貿易關系和借貸關系,“南海華光”欠南海市財政局6~7億元的債務。

據南海市財政局提供的資料,2001年末,馮某欠南海市政府境外自辦公司代開信用証款約2200萬美元,欠南海市政府約4.2億元。

審計核實發現,上述說法存在非常大的疑點。其一,從抽查的6份信用証復印件表明,開証人為香港國瑞發展有限公司和香港添雅投資有限公司,受益人為在剛 果、獨聯體、法國、台灣、馬來西亞等地的公司,開証用途是購買木材。據審計人員從外匯管理局南海市支局獲取的數據,華光公司自成立以來進口付匯1億美元, 且絕大部分是以貨到付款方式結算。即使南海市政府境外自辦公司確實代馮開信用証以購買木材,但馮進口木材已向境外付匯,為何馮仍欠南海市政府信用証款?

其二,所謂馮欠南海市政府的4.2億元債務,依據是馮與香港金怡國際有限公司簽訂的借貸合同,根據合同,除6000萬港幣是在境外劃款外,其余的均在 境內由南海市財政局所屬公司──南海投資管理公司劃入華光公司。而據審計人員調查,南海投資管理公司的資金基本上是一進一出的,首先由馮將資金打入南海投 資管理公司,然後再由南海投資管理公司將該筆資金打入馮所屬公司。從資金往來看,馮在境內實際上並沒有欠南海市政府款項。

本來,“華光公司”部分“優質資產”──南海佳順木業有限公司與南海亨達木業有限公司已經按照預定的計劃順利裝入“中國興業”,假如最後“華光公司” 能夠全部裝入“中國興業”,通過炒作將估價抬高,那麼,也許,馮與南海市政府都能達到“雙贏”:華光公司得以上市籌集資本,南海市政府及有關單位能夠挽回 損失順利脫身……

2004年6月23日,十屆人大十次會議, 李金華審計長《關於200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披露該案之後,社會反響強烈,人們紛紛關注這一事件的處理情況,截止發稿之 日,有關部門已對馮明昌等62名涉案人員先後採取了司法措施,其中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原副行長葉家聲、佛山市分行原行長林俊江、南海區支行原行長林裕行、 南海區財政局原局長孫伯寬、何偉林等人已被施行逮捕;另有數十名責任人受處分。

相關新聞
網評:上海交大招生黑幕 共和國部長們榜上有名
博大新書《穿越生死》揭露中國勞教所黑幕
王培榮再曝風華園小區工程黑幕
【投書】四川仁壽縣教育黑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