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中國文化産業 猶抱琵琶半遮面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11月24日訊】日前,中國政府公佈了《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宣佈,自今年11月28日起,允許外國媒體公司入股中國媒體業。這標誌著:中國媒體開始對外開放。

然而,這一“開放”是有限制的。限制條件是:外資控股不得超過49%;海外品牌不得單獨進入中國國內市場;沒有道出口的,還有至關重要的一條:傳媒內容不得冒犯中國政府。這一限制,才是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也就是說,你的錢,我可以用;至於內容,卻要由我來審定。

按理,這是一條明顯的“不公平法則”。然而,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遲早是世界媒體業最大的一塊餅,誰不想捷足先登?國家工商總局統計,去年,僅中國電視廣告收入,就達到30.8億美元。爲了搶佔這片肥沃的大市場,外商肯定會遵守上述潛規則,就像外商已經默認並遵守了無數條進入中國市場的潛規則(包括“關係學”)一樣。非但如此,中國開放文化産業,肯定會引發另一波熱浪滾滾的外商投資潮。

中國文化産業開放得晚了些,開放得有條件,但總算開放了。也不得不開放了,中國加入WTO,本來就有一系列承諾,開放文化産業,是遲早的事。拖延開放,已經使中國文化産業發展嚴重滯後。中國入世的首席談判代表、現任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就公開承認:比起其他産業,中國文化産業,在市場化和國際競爭力方面,落後10到20年。

在當局推行的新“洋務運動”中,龍永圖被稱爲“中國最大的洋務派”。這位“洋務派大臣”直率地說:“報章的政治立場再正確,公益效果再好,如果沒人看,又有什麽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必須結合起來。”儘管如此,龍永圖卻說,他贊同“漸進式開放”。所謂“漸進式開放”,就是“有條件開放”,“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種開放,

那些以爲中國開放媒體市場,就會通向新聞自由、文化自由的人,又要大大地失望了。“有條件開放”的設計者,則自以爲得計了。然而,並不會全然如此,需知道,專制高牆的縫隙,從來就是一條條被擠開的;新鮮空氣,也是一點點進入的。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中國的對外開放,從來就是有條件的,根本的一條,就是不能動搖當權者的既得利益。這種有條件的開放,半開放、半不開放,有的領域開放、有的領域不開放,吃虧的,恐怕還是中國自己,所以,儘管中國已經加入WTO,大多數國家卻並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導致國際上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一樁接一樁,此起彼伏,令中方疲于應付,付出了不該付出的沈重代價。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勁松:中國經濟——買辦經濟
陳勁松﹕中國能源危機深重 出路渺茫
陳勁松:法國總統的「中國情結」
陳勁松:中俄首腦會 中方吃大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