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百科:農產品生產履歷

標籤:

【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24日電)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形同農產品的身分證,每一項農產品從生產端的種苗、種畜禽階段就開始蒐集、記錄消費者所需情報,讓消費者充分掌握農產品從生產、包裝加工、物流配送到賣場通路的每一個環節,讓農產品的安全路徑有跡可循。

農產品生產履歷的發展與狂牛病有關,1985年英國發現第一頭有紀錄的狂牛,隔年追查出感染來源是養牛飼料,英國政府在1990年成立調查委員會,在追蹤調查過程中,發展出生產履歷記錄的概念與做法。1996年狂牛病危機再度爆發,歐盟決定把這項機制導入食品。

目前法國、歐盟、日本、韓國都有相關法令,建立或試辦生產履歷制度,美國、加拿大的食品回收計畫也採用生產履歷制度中的食品可追蹤性精神。

這項制度以標註條碼方式,讓消費者可逆向追蹤農產品的整體產銷過程,降低消費風險,也可避免單一農產品安全出狀況時,傷及整體產業。

相關新聞
股價漲物價跌  南韓九月份消費者信心上升
加入世貿後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不論誰贏得美國大選  日本將持續推動改革
扁故鄉官田菱角節   法輪功洪法受歡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