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角力 烏克蘭成戰場

標籤:

【大紀元11月25日訊】(自由時報編譯俞智敏譯)烏克蘭總統大選舞弊爭議持續發燒,連冷戰時代的死對頭美俄兩國也因各自支持不同候選人,使這場大選變成了典型的「冷戰式代理衝突」,更凸顯出西方與俄羅斯間的重大政治歧見。

由於美國政府悲觀的認為俄羅斯正逐步向威權政治倒退,因此俄羅斯總統普京22日在烏克蘭大選結果尚未正式底定,而且選舉舞弊指控不斷的情況下,即搶先向俄國支持的候選人、現任總理亞努科維奇道賀一舉,更加引起華府警覺。

美國國務院22日立即由國務次卿瓊斯女士召喚俄羅斯駐美大使,向俄方表達美國對烏克蘭大選爭議的嚴重關切。普京23日立場也稍微軟化,澄清說他恭賀亞努科維奇勝選是基於出口民調結果,在大選結果正式公布前任何人都不該承認或拒絕計票結果。俄羅斯外長拉福洛夫後來也重申俄國不會介入烏克蘭內政問題。不過,普京還是嚴詞抨擊西方國家及國際選舉觀察團批評烏克蘭大選結果的作法,俄國外交部也說,西方國家的批評可能促使烏克蘭反對陣營訴諸暴力。

紐約時報24日則報導說,前蘇聯集團瓦解原應消弭歐洲的舊有分裂狀態,而前蘇聯共和國及東歐共黨衛星國家也的確先後擁抱民主制度。不過近來歐洲的新對立又逐漸浮上檯面,但這次造成分裂的原因並非政治意識形態的不同,而是對民主制度的認知差異所致。

在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動用政府資源或國營控制媒體替旗下候選人助選,都是可被接受的政治工具,但這卻是國際選舉觀察團批評烏克蘭大選的主要原因。總統在國營媒體上利用個人威望來影響選情,甚至是俄國以外國家的選舉,也早已司空見慣。

過去數年來,俄羅斯經常公開支持其所謂「近鄰國家」的獨裁政權,尤其是力挺白俄羅斯與美歐對立,喬治亞去年由改革派親西方候選人發動「玫瑰革命」,俄羅斯也是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才勉強接受。波羅的海三小國今年3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更被莫斯科視為是西方侵犯其傳統勢力範圍的明證。

因此在烏克蘭改革派候選人尤申科表明支持加入歐盟,甚至不排除加入北約後,莫斯科自然卯足了全力替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助選,普京更不顧國際外交禮節,兩度在選前親赴烏克蘭,與庫奇馬總統及亞努科維奇會面。

但這種作法在西方國家簡直難以想像,假如墨西哥總統福克斯或是美國總統布什彼此在大選前替對方助選站台,必然會掀起重大國際外交風波。

事實上,烏克蘭不可避免地會成為美俄對峙的新戰場,因為兩位候選人親西方及親俄立場壁壘分明,再加上烏克蘭東半喉民多半親俄,西半部及首都基輔的選民多半親歐,聶伯河以東地區似乎已變成了歐俄對立的新分水嶺。(取材自紐約時報、法新社 )

相關新聞
烏克蘭總統大選爭議  美俄較勁
美國籲烏克蘭待調查結束再公佈大選結果
反對派領袖自行宣佈當選  烏克蘭政局陷危機
烏克蘭今晚宣布大選結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