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當選可望解除兩岸變數 估計華府未來強硬表態

標籤:

【大紀元11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亞晴臺北報導)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可望衝破四十年來(百分之五十至五十五)頂點,美國國際外交政策的深入參與及其維持國際秩序的角色,也讓此次大選成為各國引頸期盼之事,亞洲、歐洲國家各有己見;目前應屬布希獲得當選,美國參議院方面的台灣國會小組十九位成員,大部分都已連任成功。

今日下午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聯合舉辦「美國總統大選座談會」。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林正義表示,布希如果當選,可以解除臺海兩岸的一個最大的不確定性,對台灣算是一個喘氣,因凱瑞是尼克森總統以來,立場最為清楚的一位總統候選人。

但布希對於台海兩岸協商是期望有進度的,也希望有進一步對話;而布希不贊成台灣獨立,對於台灣執政黨預備推動進一步的憲政改造將是一個變數。學者也表示,臺美關係的互動還是要持續的觀察,因為臺灣可以「浪費」的空間並不多。

一、賓拉登為布希助選:與會學者大多表示,蓋達恐怖組織賓拉登在大選前夕播出率影帶,等於是間接幫助布希拉票,對共和黨不無加分效果,尤其是民風強悍的州民,高度反彈。學者認為,賓拉登此舉與臺灣總統大選時,中國以武力要脅臺灣如出一轍。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鄭端耀認為,美國民眾對凱瑞未有足夠信心。凱瑞雖對布希執政四年提出中肯意見(或批評),但在許多重大政策方面並沒有提出比布希更高明的政策;他也提到,布希四年執政雖不令人滿意,卻沒有令美國民眾到無法接受的地步。且伊拉克之出兵當初亦是經由美國國會與民眾同意後的決定。

二、華府將看緊臺灣,敦促中國:學者認為,布希的當選將讓臺灣政府鬆了一口氣,但不表示華府就會如往年一樣,繼續聽(臺北)言、察(臺北)行。學者認為,民進黨政府連連的大動作讓華府未來將轉向「約束」臺灣,態度也將轉向強硬(聽我言、聽我行)。並將敦促兩岸好好思考,找出對話機會。學者呼籲臺灣政府未來對外談話,應該要更為謹慎。

三、臺灣應成立無核武區,尋求破冰:兩岸五十年來武備的錙銖必較,時空條件不再,因此有學者提出,在兩岸僵持下,台灣不妨試著建立無核武區,以尋求情勢的破解。但無核武區的運作需先取得五大核武國家之「積極安全保證」,五大核武國家裡正包括了對岸的中共。但學者認為,臺灣若無法提出較有創意之作為,國際上必將遵循傳統思路,臺灣難以走出自己的路;而臺灣可要求中國將「不會對臺使用核武」宣告以文件形式昭告國際,爭取國際道德認同。

四、若布希當選,未來四年將整頓內政:隨著美軍明年撤出伊拉克,面對美國龐大赤字,中研院副研究員彭錦鵬預估,布希將全力整頓內政,減少赤字,例如:電子化政府。

五、各州支持黨派版圖與二千年一樣:鄭端耀認為此次選舉結果顯示各州選民與四年前大選一樣,版圖未曾易主,支持民主黨多為五大湖、東北區,支持共和黨的選舉則大部分集中在美國南部與中、西部,壁壘分明。本次只有賓州(凱瑞)、佛州(布希)、俄亥俄州(布希)被列為動向不明的區域;學者認為,城鄉發展的差距將使未來國會議員面臨選擇城市或是鄉鎮。(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會聽證 聚焦中共利用補貼主宰全球戰略
美國眾議院《法輪功保護法案》全文中文翻譯
中菲海上衝突後 美菲防長通話重申安全承諾
因協助販毒罪 美國判前洪都拉斯總統45年監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